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02|回复: 1

净空法师说故事5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4-19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净空法师说故事(二)
# t4 l& k6 o* N5 Y* e3 M
! w; b9 X6 S( I净空法师讲述
, |/ b2 W6 x2 i( P$ G* R华藏讲记组恭敬整理- ?8 a8 b' C$ V! b" |& Q# d( `9 Y
8 l  C9 ^' f" T( z% t
壹、出家篇8 ]6 @- S4 }$ W) `- G" s5 _
贰、在家篇
. M6 ]& q# Z( i& F3 T- ^- c参、佛典篇
8 t7 ?+ Y7 @: v3 G  `" R; ?肆、积善篇
9 w3 P9 R  |& D$ }: @1 _& I伍、善恶篇8 S; h8 Y! H: H2 c1 M" M
陆、谦德篇* G  C3 o! G3 l5 r0 |: Q/ A
精要十念法$ F$ }6 R. p0 c/ m- w: {- G% Z1 H. O6 \

- t5 ~8 Y7 x( M壹、出家篇6 L& h, o( D; `/ w3 V
- {$ u2 V! q4 L# v
一、慎选道场
2 H2 n8 {* z* T8 m  ^* ~ ) ~1 ]2 G% p2 R& i: Q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遇到圣一法师,他在改革开放前两年,在中国大陆到处布施,帮助内地建道场,听说内地的四众弟子称他为‘财神菩萨’,他的生活非常清苦,过去亲近虚云老和尚,有老和尚的遗风,他是参禅的法师,大屿山有一个大道场‘宝莲寺’,这是观光游览的胜地,很热闹,香火鼎盛。‘宝林禅寺’建在宝莲寺后面,没有开路,车子无法上去,走路大概要四十分钟,不开马路,我赞成,做得正确!
: Q; k4 X8 c$ H, l# p0 W& Z2 O, w
2 K% L: N; w: m/ Y! ~+ Z/ |' \那时有四十多位参禅的学人,每天按时在禅堂坐香,我看了很感动。我学佛这么多年,走过许多地方,看过许多道场都是搞热闹的,没有看过一个真正修行的道场,而宝林禅寺是一个真正修行的道场,住在山上的人很多,都是住小茅蓬,因为寺庙不大,人多了就在附近搭个小茅蓬,一个茅蓬住三、四个人,大家在禅堂一起共修。) F% u- M$ {' p+ I

  ~" c0 p$ K: n- N2 _  O6 q这使我想到六十多年前,我的家乡住的就是茅草屋,草屋土墙,冬暖夏凉,住起来真舒服。出家人最好还是住茅蓬,那是人生很高的享受,这是道场的选择。(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3-72): n  N/ m8 N- D( U) A5 ?; {& d; x
( [8 {  n+ Z8 G+ |# J8 N/ i# M- [
二、真人不露相
6 r' I  R* P, W  Z5 i* Q ! U6 E7 J9 Q; T$ G% ?
在国外,尤其在美国,常常听到某一个法师,大德或仁波切,说自己是菩萨再来的、佛再来的。同修们来问我,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他们问错了人,我怎么会知道?我要是知道,那我不就成佛了!我要是没有成佛,如何知道他成佛?我不是大菩萨再来的,如何晓得他是大菩萨再来的?0 l! g- U6 J+ l1 B& N

2 s9 z6 I7 b7 ~! a因此,这些传说迷惑了广大学佛的同修,特别是初学,实在讲不但是初学,老修都被迷惑了。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是真,是假,但佛在经上有说明,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确实很多,尤其是众生有极大苦难的时候,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应化在世间,与一切大众和光同尘,不一定以什么身分示现。如《普门品》说的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不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佛菩萨现身。
) ~4 g1 d" i) t- C& W8 `+ M9 u
! f' D. q% ?! j; |, c可是有一个原则,就是他决定不会暴露身分;如果身分暴露他立刻就走,不会住在这个世间,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身分一暴露就走了,那是真的,如果身分暴露了,他还不走,这与经教讲的不相应,大概就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是冒充佛菩萨,他为何要冒充?无非要欺骗众生,获得名闻利养,我们懂得这些常识,就不致于受骗。
3 C) t, d+ c( G- s+ U1 M ! h$ r, f  c" f6 g0 j2 g
我们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再来的,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与一般人相同。但是看他的修行与教化众生,确实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原理、原则相应。4 Z- w4 d7 x3 A2 i- p/ i
* K; o! G( R1 w0 b
在《印光大师永思集》中,有一个故事,是大师往生前四年的事情,是有一位居士说出来的。这个人当时是初中学生,曾经做了一个梦,梦到观世音菩萨(她没有接触过佛教,不相信佛法),但是,即使没有学佛,一般人都很熟悉白衣观音。观音菩萨跟他讲:‘大势至菩萨在上海讲经说法,你快去听。’她问:‘哪一位是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告诉他:‘印光法师!’她们一家人去见印光法师,把梦中的事情说出来,被印光法师大骂一顿,说她妖言惑众,以后决定不准再说,再说就不要到他这里来,吓得她不敢讲,四年之后,印光大师往生了,她才把这件事情公布出来,所以,真正再来人,决定不会暴露身分,暴露身分又不走的,决定有问题,我们要小心谨慎。(节录自‘佛教是什么(续篇)’24-02-02)0 I3 b$ q8 W# s0 {3 c- ]
  @# O# T( h& r2 `1 l3 X0 X
三,法鼓震三千$ k6 ^+ d$ o6 C0 u, }
' w; q1 F5 k1 t. `
《虚云老和尚年谱》记载虚云老和尚常常打坐,不知不觉就入定,一出定都是一个星期或十几天以上。他曾经说过,他在定中到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讲经说法,参与弥勒菩萨的法会,他坐在前面的座位,还看到几位已经往生的老法师,也在座,这就说明,他虽然坐在此地如如不动,但是,他能接收到三千大千世界之内的影像及音声,确实‘法鼓震三千’。
. u  t; y( b# n# y
3 }; `' b' p9 |. h所以,十方诸佛菩萨无时无刻不说法,色相、音声周遍法界,何止三千?虚云老和尚有能力接收,但是,他的能力并不是很大,只能接受三千大千世界之内的。三千大千世界之外的,就没听他讲过了,这就是靠清净心,而禅定就是清净心。(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3-72)
* g6 [( O, O) I# R4 t, f
' F8 A3 \7 `: b& ^  ~3 v四,世浊多恶人
, ]. F+ L+ J/ e1 A 3 Q2 Q, H. Z1 x) K; h7 ^$ w) x
我们要想改善环境的污染,从何处做起?从人心改起。现在众生的心被污染的程度,绝不亚于地球环境的污染,我这个年龄,在一甲子之前,生长在乡下,自然环境是山青水秀,距离村庄大概一里路,前面就是白湖,白湖出产银鱼。小朋友在外面玩,采野菜,采树上野生的果实,非常好吃!现在的小朋友生活得很可怜,像养在鸽子笼一样,随著环境污染,这种天真烂漫的生活消失了。( _, V4 L# P0 G, s5 c3 V# H( q. }

; K, I% \: p. s* I1 G一些从中国来的同修,每天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吃三餐,吃的蔬菜口味与家乡不一样,我们家乡虽有污染,但很轻微,青菜还有蔬菜香。而都市的青菜很好看,但是味道不对,这才知道污染之严重。2 R  n% G0 w. E! j

1 g- O6 b6 s4 P7 W, U8 \9 L6 g& e九0年代,我曾经到广州两次,本焕老和尚请我在光孝寺讲经,他招待我吃饭,素席很丰盛。我跟老和尚说这些素菜要浪费很多钱财,实际上并不好吃。他问我:‘法师,你喜欢吃什么?’我说:‘我喜欢吃青菜。’第二天,人工的料理没有了,桌上十个菜全是绿的,像菜园一样,那个味道真的不一样,我几十年在外国,没有吃到那么鲜美的青菜。2 j% |  O+ _2 g  I2 n" d5 c
: Z7 B) o$ ^9 E. h4 u+ \
外国的蔬菜用的农药很重,所以虫不吃,虫都不吃,人吃了不是要命吗?蔬菜有毒,米也有毒,稻米在制作过程里掺有化学药剂,所以米很漂亮,那个米也是虫都不吃的。所以,愈是文明先进的国家,染污愈严重。(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3-73)
' ]6 Q2 ]4 P: O$ M+ k * ^) H5 N# h$ z/ d' M" j: ?
五、不昧因果与不落因果
% p" }* f, y/ ^
% ]- b9 ?+ B& q' V; V6 `‘不昧因果’与‘不落因果’,其意思不同。不落因果是没有因果,过去造的恶不受恶报;不昧就是明了我受的果报,清楚知道这个果报,是过去什么业因感得的。《高僧传》说到安世高大师,曾经两次来到中国,在广州还命债,这就是不昧因果。因为他前世误杀了众生,这一世故意找到前世被他杀的人,跟他在一起,也被他误杀,这个因果就结了。他为我们示现,他有这样的神通道力,他可以避免,但是他不避免。因为这一生免了,来生也避不了,生生世世欠著,总得要还清,所谓‘欠命的还命,欠钱的还钱’。# x' ?  z* @+ m, X: r7 ^# N% X( @

: T& S' p. ~% ~2 ^从祖师大德种种示现,我们要觉悟,人与人之间,你想占别人的便宜,没有这个道理,为什么?你这一生占便宜,来生要还人家,真正看清楚了,没有占便宜,也没有吃亏的。今生你的钱财被人骗去,不要难过,你现在没有神通、昧因果,不晓得这个前因后果。它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过去世骗他,他今生骗我,这个帐欢欢喜喜结了;一种是我过去生中没有骗他,但是他今生来骗我,这也没有关系,来生他会还我,这有什么好忧愁的!你生活在这个世间,快快乐乐,欢欢喜喜,没有吃亏,也没有上当,也占不到任何便宜。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因果通三世,要明白这个道理。(节录自‘学佛问答’21-90-65): R- n  `+ f. u* p
: ~$ e5 o) a2 d8 u
六,吃亏上当,绝不糊涂
/ c  ]) L* g( Q9 }9 u3 p
4 P4 W9 }* K4 ]  N+ z7 K修行从自己本身做起,首先要学‘能吃亏,肯上当’,吃亏上当,绝不糊涂,那是真实智慧,那是德行。) {/ m9 {; m0 \  B" x# p% q" y
" z1 b2 n% p$ C/ F6 ^
往年,我在台湾‘大专佛学讲座’教学,这个讲座的主持人是道安老法师,他对我很爱护,我对他老人家非常尊重。他教了我一招,非常希有难得,有一天我去看他,一走进客厅,他看到我说:‘净空法师,你有没有看到刚才出去的蒋居士?’
$ `9 M/ T1 f9 b, _ # [2 N+ ]; T& G0 M
我说:‘看到了,还跟他打了招呼。’) w/ X2 I! l7 k5 Z, C6 J1 P
: O  [, G, o4 q: e7 L0 {
他说:‘他今天又来骗我了。’来骗钱的。+ J1 u+ [5 X+ q0 m$ e5 M
6 @6 X+ T; x7 H7 f# p! x
我说:‘你给他了吗?’
( K; O  k- T1 f" `9 _1 u7 T
& U2 b: i& B. b! m, T他说:‘给了。’
: u5 i# g2 G3 F9 b/ I+ \
, K; L/ j( Z& B8 q7 C) Y4 S蒋居士可能不知道老和尚晓得,实际上老和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被骗还是给他,这是德行。如果真的被骗那是糊涂、愚痴!到有一天蒋居士知道了,他会生惭愧心,会回头,我在道安老法师那里学了这一招。
$ a* N- |7 T5 K, Y  q
, Q# e1 B% }- A这一生不能回头,等来生;来生不能回头,等后生,佛家常言:‘佛不度无缘之人。’往往佛菩萨与众生,结缘到多生多劫之后,缘成熟才能得度。这是教人了解修行人的智慧、慈悲,与接引众生的手法,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到的,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3 I8 q4 e- c- ^
7 P& y8 a4 O! [( O8 g6 j  M* ~2 t9 B; p我们细读《高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再看看历代修行人,真正有成就的人,他们一生的生活方式,处事待人接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教材。李炳南老师常常介绍我,学近代的印光大师,而莲池大师、蕅益大师,也都是我们学习的模范。(节录自‘吃亏是福’21-124)( |. \  p+ k# E! t" T

: o1 N, a6 I% q3 @: [4 ]# r, I七、闭关住茅蓬
& f4 L- s; ~6 o7 C/ P# x1 ^% {- x
* s0 P6 `/ a5 w  |# X  _6 O) w我在李炳南老师会下求学时,那时我出家三、四年了,有一个机缘,道场里面有一位居士,供养我一个别墅,在山上。我把这件事情,向李炳南老师报告,我说:‘现在有这个缘,我想去住山修行,像住茅蓬一样,环境很清净。’李老师也不回答,就在讲经时向大众宣布,实际上就是对我讲的。他说在佛法里,闭关与住山是有条件的,‘赵州八十犹行脚’,赵州和尚八十岁了,何以不去闭关住茅蓬?不够条件。什么条件?参禅的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才有资格闭关住茅蓬;研究经教的要大开圆解,修净土宗的要念到理一心不乱,事一心还不够资格。老师这么一说,当然我们没有资格,因为差太远了。老师说自己成就之后要教化众生,哪里还有时间去闭关住茅蓬?否则就是违背了‘众生无边誓愿度’,你不度众生,自己跑去享清福了。( o% ^' z3 B6 n' M; C8 K' w. g* W/ R
; F8 |1 X7 E$ c+ {
如果彻悟之后,没有法缘,就是没有人请你讲经说法,这时就能闭关住茅蓬。天下参学的学人会寻师访道,寻找真善知识,就是去打听何处有人住茅蓬,何人在闭关,那就是真善知识,就去亲近他。如果你去亲近他,他没有能力教你,你可以把他的关门打开,‘走!出来跟我一道去参学,你还没有资格闭关!’因此,闭关住茅蓬是天人师,就是向社会大众宣告:‘我的道业已成,你们想要求法,可以到我这里来。’所以,闭关住茅蓬是等待时节因缘成熟,要不然释迦牟尼佛何以不闭关,不去住茅蓬?我们这才恍然大悟!+ }2 [, v8 ]3 F' x' J

$ K% P, x( Z7 [" P( D8 m7 C何时可以去参学?《华严经》的标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圆教初住的地位,你有这种本事和定慧,就可以去参学,因为你决定不会受外面环境的干扰。(节录自《无量寿经》2-34-131)
- D+ F4 E2 s6 j  n  y ' M- o5 a" u1 X! J: w, ]2 ~
八、不洗澡也放清香
) k: h  K3 F" Y # b+ W5 ~) z+ m0 _7 H# a  @5 _
我们从《虚云老和尚年谱》中得知,曾经亲近过虚云老和尚的一些法师、居士们说,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头。所以,他的头发很长,衣服领子很脏,油垢很厚,可是闻起来有香气,这是修行真正有功夫了。一般人一天不洗澡,身上都是臭汗味。老和尚身上放香气,香气如何来的?心地清净,这是五分法身香,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相应,所以不洗澡也放香气。  z8 I& }, o' S! H

! k( M: [- ~  Y" n如果我们要考验念佛堂大众的功夫,念佛三个月或半年后,进入念佛堂,若气味还很难闻,表示大众念佛没有功夫;如果进入念佛堂,有一股清香,不是世间所有的,你们就成功了。其实念佛堂也有佛菩萨在念佛,佛菩萨身上放宝香,可是你们身上臭气太重,把佛菩萨的宝香盖住了,所以我们闻不到。如果我们稍微清净一些,再藉佛力加持,确实能感受到道场里面有一股清香,纵然道场不烧香,也会有一股清香。(节录自《华严经》12-17-0037)
4 }# y/ [% W3 _5 j   ?* \, _+ U0 ]* o
九、说法要观机
* J5 _9 {  f: D6 |6 A5 U / v7 O6 Y* T+ e3 t% e9 J
说法是要让听法的人觉悟,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不善观机,不了解听众的根性,讲的法没人听得懂,这个法等于白说,这是法不契机。0 L9 [- }# G$ w
; I5 L  g+ s3 u4 B0 P
我刚出家,听一位老法师讲经,他真的是德高望重。有几位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的信徒,专门护持老法师,老法师对这些信徒也特别照顾。有一天,信徒跟老和尚一起在寺庙里吃饭,我也在座。信徒们提出来:‘师父,你的经讲得太好了,我们听不懂!’老和尚笑笑:‘我的经讲出来,你们要是听懂了,那还值钱吗?’这些人听到老和尚的话,赞叹得五体投地。
5 e/ X5 A. U( e0 D ! Q1 M9 B* d, d4 N8 p) D+ `
以后我到台中,将这个情形向李炳南老师报告,李老师笑笑,指著我:‘你们可不能这么做!’讲经让听众听不懂,你不就白讲了,你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如果听不懂,就要发问,师道就是为学生授业、解惑,并非卖弄玄虚,谈玄说妙,这是错误的。这些道理,我们必须要懂得。(节录自《华严经》12-17-0458)2 U. ^, P+ O+ {
9 z" `. |" Z- f: F/ W* W
十、初学人不能闭关) Q7 Q2 ^" R% M! h* p. J
" Y: J) @  `# I; |6 m4 ]
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有一段故事,很能令人深省。他认识一位老法师,这个老法师修行很不错,可是到晚年堕落了。什么原因?年轻时住山,修行得很好,真的做到‘外不著相,内不动心’。然后接受信徒们礼请,在都市建了一个道场,并做了住持,一下山,与五欲六尘接触就退转了。6 x/ T5 F7 e% b  {( j+ g

; C& T- o' a. c% S6 y) s. r/ c莲池大师提醒他,以善巧方便做比喻,他举了一个例子,实际上就是说这个法师。他说,过去山居的时候养道,觉得很不错,以后一接触社会,没多久就被污染了。这说明住山不是初学人住的,初学人没有断一品见思烦恼,就去住山、住茅蓬闭关,没有经过考验,好像修得不错,一出来就变形了。因此,住山、住茅蓬闭关是什么人?已经得定开慧之人。换言之,修行在何处修?在五欲六尘中修,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关关都要通过,真的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不受诱惑,才有资格闭关;如果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没有把握,还会动摇,还得好好去参学。(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4)
( g/ ~1 |! a) _/ b% V3 g5 I/ c
' X6 |2 k8 }6 R0 l% z) T  K- w十一、五品位往生: Z9 L6 G9 Z; z0 X, r

6 T* M- T9 Z" c* J  Y0 a7 b9 b) D* S2 V! L我们每天勇猛精进学习,为的是什么?为众生,不为自己;为自己,念佛就够了,学修无师、学锅漏匠就行了。为众生,要像智者大师所说的,为了教化众生、帮助别人,要处理一些繁杂的事务,但这对于自己修行当然有障碍,所以智者大师往生只是五品位。五品位是什么位次?‘凡圣同居土’上中辈往生,品位不高。+ p- k3 ~2 D/ a9 o: P- t- H) q

7 T$ C( k, z) K% t: H' F这是说菩萨有牺牲奉献的精神,正如地藏菩萨所说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可是菩萨为我们做的示范,这个牺牲奉献是有底限的、有标准的。什么标准?自己决定得生净土,品位低一点没有关系,但肯定往生。他还说,如果不为众生,自己依教修行,可以取得西方极乐世界,更高的品位。
! s8 B! t' s' F! H# G6 @* @; }! j 3 L; i! p6 W2 x% C# M: q8 V
这种示现是真的,还是假的?是善巧方便,是来勉励我们的,不是真的。说老实话,智者大师怎么可能生凡圣同居土?他一生讲经说法,我们看到他注解的经论,那是大菩萨的境界。在佛门,传说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应化再来的。
( M7 x* r2 A% T/ f6 F % c# C; `( `! d  u" Z
所以,他的示现是权巧方便,旨在劝勉我们不应当自私自利,应当有牺牲奉献的精神,用意在此地。我们依照他的方法去学习,绝对正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决定超过自己的意料之外。就像《法华经》的比喻,原来自己心目当中,只希望有一个羊车就满足了,没有想到得到的是大白牛车;智者大师的示现亦复如是,这是佛法常讲的真实教诲,我们要懂这个意思。(节录自《华严经》12-17-0612)4 }0 W5 y. j5 U* J' n
$ s4 _. @1 R+ X
十二、一把火烧尽6 V, u6 j: Q8 `- x8 Y, U
4 D2 Q2 X) B$ L/ t1 C% ~7 {8 I) E
出家、在家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万缘放下,放下一切才能悟入,有一件事放不下就不能悟入,我的学生当中,悟泓法师不能悟入的原因,就是包袱太多了。我曾经劝过他,你把那些所有拉拉杂杂的东西,一把火烧尽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就开悟了。
( r! E9 R& W- a, a. O& a% H. J
, N* t: Y) V- }3 s2 @+ S% V他收集了不少我这些年来讲经的资料,录音带、录相带,这些东西有没有用处?没有用处!你送给我,我会当垃圾处理,为什么?以前李炳南老师讲过,境界是年年往上提升,今年的境界比去年好,去年的东西要丢弃;明年会比今年更好,今年的东西也要丢弃,保留这些做什么?所以,一定要放下;不放下,你的亏吃大了,你愿意守著这些垃圾,还是愿意成佛作祖?成佛作祖是活路,活动空间是遍法界虚空界;你守这些垃圾是死路,永远出不了头,所以不能不觉悟。你认为这对初学,有值得参考之处,你就送给初学,或者送给道场、图书馆,这是一件好事。(节录自《华严经》12-17-0832)/ o0 U, g5 t$ n. t9 g

. J  L6 `; H1 T# G: }+ y0 d十三、老和尚的智慧8 U, V; `; r) [0 o( a

$ O' Q8 h" c5 |) Z$ j) L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抗战期间,他是戴笠的部下,在南京从事特务工作,去年往生了,当时南京已经被日本人占领,有一天日本人发现他们三人,是做地下工作的,所以日本宪兵队开始追杀他们。他们逃到城外的雨花台,那里有一座寺庙,他们请求老和尚救他们。老和尚很聪明,马上把他们的头发剃掉,穿上海青跟大众一起参加法会,他们就这样脱离了日本宪兵的搜查,保住了性命。抗战胜利之后,这三人念念不忘老和尚救命之恩,所以,就办了一桌丰盛的酒席,供养老和尚,感谢老和尚救命之恩,他们非常虔诚,到寺庙里把老和尚请出来。
; z( o, Z1 I& ]  a0 O
% i& L% X! W% ~+ ~& i$ t老和尚到了之后,他们忽然想到和尚吃素,今天一点素菜都没有,这怎么办?感觉非常难堪。老和尚了不起!一样照吃,这三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没想到老和尚这么慈悲,于是对佛教产生了非常好的印象。
# i/ K. i( w  |7 v- g& [# X: t( G$ d
" ^6 [" W1 d- Q' h, L这不是老和尚贪吃,而是在这种情形之下,这是老和尚的智慧,这不是破戒,而是开戒,开斋开戒度化众生,跟众生说明佛法的大道理。4 a7 j  M  `% g$ h
* [# @; \6 Z# E* D
所以,持戒不容易,要先懂得佛制定戒律的用意何在,佛为何要制定这一条戒,这一条戒的作用是什么,有何好处,不持这一条戒有何不好之处,都要理解清楚。制戒的因缘,戒相、戒行,开遮持犯要是不清楚,如何持戒?因此,一定要了解戒律的实质精神与意义,才能自利利他。(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3-77)
5 Q5 g/ H0 {- G 2 @1 {: @' E" v" B& W1 k; ?; O5 c0 E
十四、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b; L& a' N9 X 4 v8 H# N$ V4 ?8 b8 T
佛菩萨示现在世间,绝对不会暴露身分,身分一暴露,立刻入灭;身分暴露还不走就是招摇撞骗,绝非诸佛菩萨应现。
" B9 V8 e3 ~! P7 m ( S7 x7 q' @1 h0 ~. G' C0 R
譬如永明延寿大师,他是阿弥陀佛再来,但他身分一暴露,即刻入灭,这是事实。当时的国王是虔诚的佛教徒,发心设无遮大会,平等供养斋僧以修福。虽然是平等供养,首席还是以有德望的老和尚为上座,老和尚们正在彼此谦让时,突然来了一位不认识的和尚,好不客气的就坐在了首座的位子上。因为这是平等法会,国王也不好讲话,于是大家就这么坐下来吃饭。
8 A4 O% _& E* i% T" N6 V! Q* U , ~  I% t* \7 h6 {( X+ B5 i1 E
用斋毕,国王就问永明延寿大师:‘我今天斋僧,有没有圣人来应供?’
- A; D7 H/ V" y7 G
( i+ f4 o& k/ u% w: z4 F永明大师讲:‘有。’
1 D  J% J% `$ }+ D& o3 N
* _" a% t# w8 ]# b- c6 X6 W他说:‘什么人?’6 @3 h! H! K4 k' l

3 `( k$ i6 o* A3 c! X他回答:‘燃灯古佛今天来应供。’+ U6 _% N5 B+ Y0 M

/ \/ O1 @4 D% S国王高兴得不得了,说:‘是哪一位?’
* C6 B; G- z& @# ~
& F- K0 W. x8 ~" F他说:‘就是坐在首座的那位邋遢和尚。’
$ {0 A1 [+ {" P6 g2 c 0 u3 n" j4 j2 y3 P' p
国王一听,赶紧派人四处打听,最后在山洞里找到了老和尚,谁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的耳朵长得很大,于是就称他作‘大耳朵和尚’。找的人晓得他是燃灯古佛,所以磕头作揖后,恭恭敬敬。但他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说完就坐化了,这就是身分已暴露,所以坐化入灭了。4 [0 D$ f, V9 ^
: w6 g9 }0 a  U2 U
大家一听,‘弥陀饶舌’,那永明延寿大师一定是阿弥陀佛再来。燃灯古佛走了,阿弥陀佛还在家,就赶紧返回去向国王报告。国王方才晓得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欢喜得不得了,立刻要前往拜见永明大师,这时正好有人匆匆忙忙来报信,几乎跟国王撞了一跤,他报告国王说,永明大师圆寂了。
( c) T) r) a3 }7 {; _0 ?- A   @" h. _) Y4 W7 h5 H- q" _
我们纵观佛教两、三千年来,多少佛菩萨应现于世间,一旦身分暴露了,无不是即刻入灭,这是真的;身分暴露了还不走,就是骗人的。所以,我在美国听说,这个人是什么菩萨再来的,那个人是什么佛再来的,说了又不走,很奇怪!佛门的规矩是身分暴露一定要走,我们才相信是真的;身分暴露还不走,肯定是假的,欺骗世人。‘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露相不走不是真人。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如是示现,让那些冒充的人不得其便,我们要了解。(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4-20)
9 X+ V& D3 s1 Y1 ~% f
( k% X2 ]. b: g$ c8 ~! _8 H十五、摄持正法
8 x, F' ~5 h! e4 _' m; ^
* r: |: ?( O: |8 Y有一年,我在台北大专讲座,开《了凡四训》的课程,非常受同学们的欢迎,有一天,我遇到一位法师(年龄比我大,出家也比我久,我把他看作一位长者),他把我叫到身边,斥责了一番。这位法师说:‘你在大专讲座开课,讲佛法就好了,为什么要讲外道的东西?’我说:‘我没有讲外道的东西,我是讲佛法。’这位法师说:‘《了凡四训》不是佛经。’我说:‘你说的是这件事情!《了凡四训》虽然不是佛经,但是它有佛的法印印定。’他板起面孔很生气的说:‘什么法印?’我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一说出来,他脸红了,掉头走了。- e, U6 {% @" o! E( C3 a& x; R: p2 j
& \1 M$ F4 I/ A+ i3 A! g$ I: f4 u
所以,懂得此理,我们心胸就开阔了,不但《了凡四训》可以包容,所有一切宗教经典所讲的,都是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所以哪个宗教不是佛教?哪个经典不是佛经?若心胸狭小,常常想与人敌对,就造无量无边的罪业。(节录自《十善业道经》19-14-83)
: K8 \* f# z2 z 2 q& q% |9 I2 q( \- T: s+ n
十六、法缘之由来
/ S2 N6 r8 T8 c( Y
, n- h# d) [0 q8 c- d, S演培法师跟我是老朋友,我初到新加坡讲经时,有一天他请我在灵芝吃饭。
. X5 u" ]4 ?. W+ v
/ [! W$ Z; w7 B- m, Z# _我说:‘老和尚,今天为何请我吃饭?’
( t$ C% }" R( s* R$ @
& C/ ^& u8 `. o" L他说:‘今天我有一件大事要向你请教。’
& z0 T/ \. ^5 K% `. \% T
& B7 q) w+ H( y7 g4 U- j我说:‘不敢当!老法师,有什么事情?’
0 J8 @1 v# B+ N" b
' U2 G2 W2 b" K$ Q! E+ [5 a9 j3 @  L他说:‘你的法缘很殊胜,你能否教给我?’
7 c$ ~) x) h# z. m- U
2 X2 `2 v7 ~& ]- l我说:‘这件事情很简单。’
% Z9 ?5 Q  ?; D. M! p2 s7 \' L
! ^7 p; O; R& z( O7 H" V他说:‘如何做?’; Z6 _/ f' U3 m3 c5 o8 g3 c5 \
$ ^7 c, Y; D* t8 T
我说:‘布施!’# c! i, @) R# C8 B
; q+ q! _- M6 O* ]0 ?
我凡是到一处地方讲经,与大众结缘的东西都无限制,只要你是参与法会的,愿意拿多少就拿多少,这让大众生欢喜心;你不肯布施,法缘从何而来?一定要跟大众结法缘。# H7 x+ ]5 ?0 v6 V/ W: `

' L5 b7 I' K# w) M+ b% E% Z$ H我在国内外,很多地方都喜欢请我去讲经,他们为何会请我讲经?所有信徒供养我的红包,我全部供养道场,一文不取,法缘是这么来的。如果我们到处收皈依徒弟,把红包全部拿走了,人家下次不请你了。所以,我们不要名闻利养,你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你不要,我们之间没有冲突,皆大欢喜!(节录自‘马来西亚欢送晚宴开示’21-88)
% I) N$ E/ S' Y; F( u' Z1 i  [
! l# m" @$ S5 B十七、海关受阻
% T. h3 L" e% b / r3 d" B) d9 I6 }& @& P1 e1 u
‘持戒波罗蜜’,持戒就是守法,守礼,我们一切如法,绝不做犯法的事情。有些人非常热心弘法利生,却违背法律,钻法律漏洞,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佛弟子要为世间人做好榜样、好典型,我们要是做犯法的事情,如何能教人不犯法?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如果此地的法令规章,限制弘法利生,我们还是要遵从,然后慢慢的等待时节因缘之成熟。
0 [9 J' R& i6 |: r9 @ & e" N- ?" P7 n; I
马来西亚的同修们找了我很多次,我记得曾经有一次在进入马来西亚时,在海关被拦住了,他们叫我回去。听说那个时期,马来西亚跟新加坡闹得很不愉快,所以我们从新加坡进不了马来西亚。因此,一定要守法,等待时节因缘,给大众一个很好的观感,绝不破坏地方秩序,不破坏地方规矩。(节录自‘马来西亚欢送晚宴开示’21-88)! S( f! {# ~% E5 R$ E

0 v- ]& ^; g; ~4 Q! F十八、要出家求佛菩萨; i; y0 H2 c( E, U+ h
" O/ S0 ?. u1 W' C
我年轻的时候没有福报,既贫又贱,贫是没有财富,贱是没有地位,而且还短命。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明白了佛法的道理之后,将从前的那些老毛病彻底改过自新。我学佛第一本看的书是《了凡四训》,我看了几十遍,非常受感动!袁了凡先生早年的毛病,我全都有,而且我的福报还没有他大,这怎么得了!这是给我很大的一个警惕,所以,读了《了凡四训》之后,深深反省,认真学习佛法,这才真正得救了。
6 }$ J) r) W; g0 A4 f ( L6 b9 X& {' a8 q% g) \* W/ i
出家弘法利生这条路,是章嘉大师替我决定的。
7 E0 l4 d1 s8 l6 m+ Y
9 T8 E3 c2 d6 L$ l2 J* ^3 ?5 ^我说:‘到哪里去出家?’& x5 Y# g5 `7 \8 I. T& t

6 d# W( `8 @- W' T, U大师说:‘不要去找法师,不要去找道场。’
/ Z+ [- V5 a6 M+ D. W
& h* m. J! z$ q" r我说:‘那我到哪里剃度?’2 v- H  H+ g3 s! X# j' r  L
- b* t1 i5 N9 |7 O3 x
大师说:‘你要是找法师,这个法师不答应,你不就生烦恼了。’
1 ~; d$ j. j( d
% h* N9 J. @3 L) V4 {7 b' h我说:‘是!那怎么办?’- M% \/ g( o/ b5 Z. Q
2 k& M! ^: Z1 m( q+ E7 H3 C
大师说:‘求佛菩萨,求感应。’这个方法妙不可言!
+ l+ O! L! a, Q, p1 I . v, A: i$ l6 O+ X. {* E) i8 S
大师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真诚心去求,就有感应。’7 u+ U; b3 J! a+ |

9 ]. K6 Q4 _) G; k/ p3 Z3 C! q于是我就在佛菩萨面前祝愿,果然过了几年,感应现前了。法师来请我出家,大概一个半月当中,他派人来请我九次,我看他的心很诚,于是就答应他了。老师教我的方法应验了。我受戒也是在佛菩萨面前求的,到有时节因缘时,有人来劝请,所以,我的一生是被动而不做主动。诚心诚意去求,确实‘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一定要真诚心求,决定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正法久住世间,为弘法利生帮助别人,肯定有感应。(节录自‘六和六度’21-99)
8 v. d4 j6 j: G2 q" Q + n* H6 F6 ^, G: n
十九、佛法之可贵处. {7 N3 v: Q2 K

% ?. {, d! q; s+ x. l) ]我们在惠能大师传记中读到,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没有读过经,也没有听过人讲经,可是他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通达。譬如他未学过《法华经》,但法达禅师念《法华经》给他听,念到第二品‘方便品’,他就叫法达禅师不要再念了,他完全明白了。《法华经》有二十八品,他听了两品,后面不必再读。然后他为法达禅师讲解《法华经》大意,法达禅师开悟了。
! ]4 \0 z' L, Y5 e$ r
+ J1 x: ~$ c4 ^/ O% y9 ^这就证明了,除非你未见性,要是见性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通达。佛法之可贵处,佛法之真实处,就在此地。佛教学并非要传授我们知识,而是要启发我们真实智慧,启发我们明心见性之法,这才可贵!所以,我们称佛为‘天人师’。(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2)0 H+ f# w( R% i% Q0 e- v, W

) M. b9 H, a* I* z: N4 O二十、不要被名利欺骗
9 [  z* i8 L! w  q
% `+ L5 h) ]. O6 }; ]印光大师言:‘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莲池大师年轻时,参访遍融老和尚,他正是做到这一点,他十分诚敬,三步一拜拜到老和尚面前,求老和尚开示。老和尚说:‘你不要被名利欺骗了。’当时在场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以为老和尚有什么宝贵的开示,结果不就是一句老生常谈,并无新鲜之意。2 q- A/ ]" R1 [

* a. V! o- J6 y- [8 r% b这一句话大家听了几十遍,几百遍,当作耳边风,不起作用;但莲池大师听了如雷贯耳,发挥了不可思议之效用。他告诉别人:‘老和尚真正慈悲,不给我谈玄说妙,给我说了一句老实话。’莲池大师一生的成就,就得力于这一次的开示,他远离名闻利养,老实修行,真得受用!现在有几人老实?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榜样。(节录自《无量寿经》02-34-017)6 R! S2 t2 x8 q5 @/ s, C- p
5 A5 G- A9 r  v
二一、人生苦短, L; `# J: W+ a7 ]. R# F$ v

! v8 X- a. Q' p5 B1 B人生实在苦短!我从香港回来后,想一想第一次到香港是一九七七年,第一次,我在那里住了四个月,宣讲《楞严经》,当时邀请我的是圣怀法师、谢道莲居士,而圣怀法师现在人还在,谢居士已经往生了。许多当时在一起共修的同修们,一大半都不在了,人生就像一场梦一样。过去他们居住在上等高贵的住宅区,我都去过,但现在大楼仍在,主人已经换了,使我们深深感触到无常!自己也一年比一年衰老了。我初到台湾的时候,同学差不多将近两百多人,现在剩下来的不到五十人,人到这种情形,感触就深了!(节录自《太上感应篇》19-12-019)$ y0 R6 O, w3 o% i# k

" N9 F4 m5 ^: y; B- g# p) @: m/ j: F二二、团结
# M- |3 \" p/ [  p2 V& e . |3 T( f0 Z. W& d( w
一九八三年,沈家桢居士邀请我去美国纽约讲经,有一天我们在一起吃饭,同桌有几位美国人,他们开玩笑的跟我讲:‘现在西方人对中国人的看法,跟过去不一样了。’我就洗耳恭听,哪里不一样了。
, S% ?$ w1 u% r4 F: e0 g' y& e , h0 k/ N# {! w4 f: e: K" m1 j
他说:‘从前西方人都以为中国人是野蛮人,没有开化的,现在我们晓得,全世界的人一个一个比,中国人最聪明,中国人第一。’他讲得的确是不错。
# Z8 ]+ ^/ k: T
( L. @1 n6 j" `7 k- U. i后来他说:‘两个两个比,犹太人第一;三个三个比,日本人第一。’这个意思就是说,中国人虽然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是不团结。3 v( l# k- t( C' ^- z! Q  e

. l& {7 \) ~. q4 F- ~" y1 c他最后问我:‘为什么你们中国人不团结?’
6 X8 I7 x: x- u( N# |" T ( j: Q( ~2 y, q
我顺口答覆他,我说:‘这是上帝的安排。’
* ^* j: C3 P1 d3 d1 I4 @! d( m
# S  l& X2 m# I3 z他们是基督教徒,听我说这是上帝的安排,很惊讶!他说:‘为什么这是上帝安排的?’
2 ^9 S# p9 q/ ~' i8 \) D ) a2 J/ q. S. i! Q) ]
我说:‘中国人要是团结了,你们还有饭吃吗?’大家听了一笑了之!(节录自《华严经》12-17-0310)+ c& W" d! W( C% [! `& G

  N2 T! A1 C7 ~二三、修无师
2 u% t8 ^0 u+ |+ r , |5 g* z; z: \# h4 P: q
具有真实智慧之人,与世智辩聪的人不相同,真智慧是与性德相应,其成就如师子幢一样,令见闻者自然生景仰之心。譬如倓虚法师在《念佛论》中讲到的,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师念佛往生。倓老是哈尔滨极乐寺的住持,极乐寺建立之后,以开堂传戒做为庆祝,并请谛闲老法师当得戒和尚,因为他的老师是谛闲老法师。开坛传戒是佛门最大、最殊胜庄严的法会,需要很多人帮忙,修无师也是从外面来的,发心到戒坛修福,帮助大众。
' i1 g& [/ x( K
$ b) e  `  b% Q! z9 y4 a当时的当家师是定西法师,定西法师就问修无师:‘你能做什么?’* s) H: Q" \& Q* v6 l0 T( N) b

, y( R* n0 @- G* E$ Y修无师说:‘我愿意在传戒期间照顾病患。’传戒当中,戒子伤风感冒,或是身体有不适时,都必须要有人照顾。他发心做这个工作,这非常重要,也是修福的好机会。
+ z7 {* I3 s1 K1 c, }( {/ b; V
% G' U* [  T7 F  n0 o: D1 D修无师不认识字,未出家前是做泥水匠的,虽发心出家,也不懂得经教,所以就老实念佛。他待人谦虚恭敬,如何辛苦的工作都很欢喜、很乐意去做,从未推卸过,尤其别人不愿意干的苦活,他也去做,这是他的德。
4 V# {* P8 o0 E/ j, l# Y
, W5 l6 Y: o  i0 ^5 h  A$ z定西法师就把这个工作派给他,可是过了没几天,他就跟倓老与定西法师告假。倓老是很有修养的人,因为你是外面来的法师,你愿意来就来,愿意走就走,不以为怪。
0 e2 W8 l" P- w- |1 M( ?
# h. [  A# `7 e* b) U' F' F定西法师就有点沉不住气,就责备他:‘你这个人未免太没有恒心,传戒才两个月,你要帮忙就帮到底,来了没几天,怎么就退心想走了?’
  O5 Z) @* M% h! r+ t# Y3 m5 M/ L / k, J- q! ^% N$ g
修无师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要到极乐世界去。’
$ w9 W: H$ V. ?$ Y  Y% C 5 p0 M  T) U: x8 _+ ~. p
这两位法师一听愣住了,‘你要往生?’
3 q5 c! \3 ?" i, O; l( E 9 U& s8 e0 X, N# ?
修无师说:‘是的!’并请求老和尚给他准备一、两百斤柴火,以便火化之用,老和尚一听,这是大事情。
3 N7 u- [0 F1 g% U" C* r
' f0 W' n: \' S5 P, @: O5 w# L定西法师说:‘大概多久?’2 A( Z2 I0 {$ M& I( x
' ?4 _8 J7 k; Q9 Q( O' \5 D& U
他讲:‘大概十天。’
: X  x: R) X5 K. [( M; q
3 O( \; {1 \' i到第二天,修无师又来说:‘禀告老法师,我今天就要走了。能否请几位法师帮我助念,送我一程?’当然,戒期当中听说有人要往生,又不生病,活著往生,要人助念,哪个不欢喜!
) `9 t+ E5 b' N, O  @" e
+ h# @. [0 R: }+ r6 Q# E& ]1 R5 F6 [念佛送他的人要求说:‘修无师,从前听说往生的人,临走之前,都要作几首偈子、作几首诗,留给后人做纪念,你今天要往生了,也不能例外。’
5 D$ z& y; J- I) U% {
* c3 E6 C5 w9 O/ k! H: W. u: H9 N修无师说:‘我是个苦恼的人,不认识字,也不会作诗作偈,但是我有一句老实话可以告诉你们,“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b  m& I$ Y: l+ X* j- K8 @
/ [/ {0 u; b4 o( r( p. z1 x# k
大家助念不到一刻钟,他告诉大家:‘佛来接引我了。’他就走了,瑞相希有,火化后还有舍利子。谛闲老法师对他非常赞叹!3 t& A0 k5 C( m9 U
# c" A7 u( f' O: w  _' y
《念佛论》是倓虚老法师讲解的,由大光法师记录。我们看到深受感动,这不就是法幢高树吗?所以,佛法要真修!(节录自《华严经》12-17-0018)0 ?! d7 t  }7 a1 E: x  Q& v

" V# @2 G) f4 a- _  i6 [3 a# N二四、佛无定相
: }9 S6 ^# ~2 N; j$ [- H, |
$ L2 [3 T5 q+ s# K8 j) T& |我在怡保参观一处缅甸佛寺,里面差不多有二十几尊释迦牟尼佛的塑像,而每一尊塑像的面孔不一样。我们看到第一尊像印度人,第二尊像尼泊尔人,后面还有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的面孔,每一尊佛像都不一样。这说明释迦牟尼佛在何处示现,就示现与当地人同样的面孔,这有亲切感!所以,佛没有一定的相貌,示现在何处,就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完全相同,如此教化才能契机契理。(节录自‘一切众生皆成佛’21-94)
8 B8 {" ?/ w) f" U6 n) Z2 u" Y
0 L" c0 ?4 r) j9 x+ c; [5 X3 u4 B二五、生活愈简单愈好8 }- g$ A- o$ [" x+ _( L5 P5 z
+ k) Q7 r, [7 G  J! n( I3 J0 F! h
我上学念书时,住在学校里面,就是带著一个铺盖、一个包袱。包袱里面只有几件换洗衣服,几本自己念的书。我的母亲给我准备的一床被子,一件灰色的毯子,被子只有三斤重,毯子是垫底用的。还带有蚊帐,非常简单!所有的学生生活在一起,所有需要参考的资料,都到图书室去寻找,无需自备。若样样都要自备,就增加身心的负担,妨碍心地的清净平等觉。我们追求的是清净平等觉,若在实际生活上,还制造许多障碍就错了。9 P$ _8 c; v$ [
5 o  `. ~, L# B- B1 c, Y
我嘱咐一位法师,有居士送东西给我吃,要赶紧拿来供众,供众是福报。不要放在冰箱里,自己也吃不了,大众也不能吃,若放在冰箱里烂了,就是造罪业。如果还把冰箱塞得满满的,哪里是修行人!这是造罪业,果报都在地狱。(节录自《太上感应篇》19-12-034), W! N! r8 O* [) W4 M. t
4 n5 B; E8 u6 N4 W$ L3 R
二六、莹珂法师三天往生# V. V5 h" G5 Y& Y
' h/ L/ \: P, h/ u, F8 X2 P
莹珂法师是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好榜样,他的业障重、习气深,自己不能控制自己,所以向同参道友请教,有没有方法救他。这些同参道友就送一本《往生传》给他看,他看了之后深受感动,就关起房门念阿弥陀佛,念了三天三夜,感应不可思议。这是什么原因?生死心切,救命要紧,所以三天三夜不食不眠不休的念佛,果真把阿弥陀佛念来了。
( x% n- T. Q# {! v) @ 3 s4 B" b" j7 o4 [
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这十年当中你好好的修行,到你命终时,佛一定来接引你往生。’
4 G& p; x8 @# L3 N
. t( r* _1 @9 Y0 Y" }5 l- I. `莹珂法师跟阿弥陀佛说:‘我的烦恼习气太重,我控制不了,禁不起外面诱惑,这十年不得了,我要造多少罪业?所以,我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
% [* P/ j9 W" x6 f
7 j, J6 a4 a( I1 N7 Y阿弥陀佛也就接受,告诉他:‘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 n$ ]- O* ^* _0 U4 A( A
2 T6 c4 W4 N) g$ r3 M. C
莹珂法师说:‘行,三天不造业还能控制得住。’% @$ z  e! S6 i9 X) F

/ ?% G' U' T2 q他把房门一打开,告诉大众,三天之后他要往生。寺庙的人对他很了解,他无恶不造,破戒犯规,三天岂能往生!但是看他的口气又不像是妄语,好像是真的,反正三天的时间不长,大家就等著瞧。到第三天,果然他请这些同参道友念佛给他送行,他真的往生了!证明《弥陀经》上所讲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功,一点都不假。(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2): W% M0 n6 i3 `+ L, p/ z6 c

6 ]$ z+ |# m2 U6 r; x二七、真有心学习- C6 ], Y1 y( w$ ]4 ?

$ ]: [* ]& n4 ^# ?$ G往年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师,那时我尚未出家,我跟他学习了一年三个月,之后到台北出家。李老师在台中住了三十年,学生有十几万人,他很感慨的说了一句话:‘你们这些人跟我十几年了,没有学到东西,学到东西的人走了。’+ M1 V  g9 S) k0 q" e: q, Q

9 C4 h. E3 P: n4 V台中的同学跑到台北来找我说:‘老师说你学到东西了,你学到什么?’
+ u; F: @* B+ `1 P# J6 r5 B8 N* J
  ^7 U2 \& K. W* G4 r5 Q我说:‘老师没有特别教我,上课的时候,大家不是都在一起吗?’
! k# \7 h8 M& h4 Z ) F; D) j$ P' v* `
为什么我能学到,你们不能学到?我有心,你们没有心,我想学、肯学,你们虽然天天坐在那里,听得比我多,机会比我多,但你们当作是耳边风,听了没有落在心上。所以,不肯学的,天天在老师身边守一辈子,还是造作不善业,那是真正可惜了。(节录自《太上感应篇》19-12-041)
. d) T- n. o0 T  l- f" x
8 B: }/ X# V/ ~3 Q0 y% s2 ^二八、不二法( w& V0 `: h% ?+ u) s

; \2 E: ]% Z7 t8 R. D《六祖坛经》记载,惠能大师当年初到广州,遇见印宗法师。印宗在当地讲经,讲完之后,听众当中有两个人在争论。那时外面挂著幡,风吹著幡在动,有人说‘幡动’,有人说‘不是幡动,是风动’,两方面争论不休,谁也不服谁。能大师在当中插了一句话,他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这句话说出来,两边都服气了。& Q3 u( _! \3 a3 e/ w( r
" l! n8 e- |1 W& p4 ^
印宗听到之后,出来向他请教,然后知道他是第六代祖师,也就是黄梅传法之人。六祖那时尚未出家,仍是在家居士,印宗法师对他非常礼敬,向他请教:‘你在黄梅住这么久,祖师平常说法对于禅定、解脱如何解释?’能大师回答:‘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我们一般听到好像是所答非所问,可是印宗毕竟是老修行,听了之后就开悟了,这一句话把他点醒。(节录自‘学佛的终极目标’21-87)# g( E: S3 S, J. b
! @) I- c# S+ s. W
二九、章嘉大师是清朝的国师(章嘉是封号,不是人名)
2 H) x; W4 e2 N* m
$ X9 z# B1 t* t5 N" ~+ h/ @中国历代帝王大部分都是佛门的皈依弟子,都礼请当代高僧大德在宫廷中教学,称为‘国师’。章嘉大师就是清朝的国师(从康熙一直到清朝的末代),慈禧太后也是皈依章嘉大师的。可惜慈禧太后迷于权位,对于佛陀的教诲阳奉阴违,导致亡国。她果真能深信,依教奉行,学习雍正皇帝,我们相信今日还是大清帝国,清朝不会亡国。(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V7 |  }% i, l6 X, e" j
$ V; g/ U0 S% Z! c4 Y, a
三十、观音菩萨现金色身戴毗卢帽
$ L+ l1 b) ^* T1 G. o- `% ^  l9 P% b - `* M! c: |6 C$ z5 Z7 z+ F: a% ?3 }
随机示现,这是应化身,讲‘应’,我们一定会联想到‘感’,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所以应身是应感而现之身。实在讲,应身与化身意思相同,其中的差别,应身是完全随顺众生示现。如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世间八相成道,他也入胎,也受生,这就是应身;化身无八相成道,是突然显现的,事情处理完之后,此身就消失了。
* O7 N, h+ p3 S7 Q# ] / D# j/ |) F' o9 v' n
这种事情很多,最普遍的是学佛人,无论在家、出家去朝普陀山,拜梵音洞,在洞口礼拜会见到观音菩萨出现,那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但几乎每个人所见到的相都不一样。$ V. A$ b# G/ M$ Z9 _

, v; o, p# t6 H( N# y0 p我没有机会朝普陀,但有一次我正好在香港讲经,圣一法师告诉我一件事。圣一法师是大屿山宝莲寺的方丈,也是我的老友,他于一九八二年与两位同参(都是出家人),去朝普陀,当时也有地方官员陪同。他们在梵音洞外面礼拜,大概拜了半个小时,观音菩萨出现了,三个人都见到了,非常欢喜。本来想多停留一会儿,陪同的官员催他们说:‘够了,可以离开了。’这时才离开梵音洞,离开的时候,观音菩萨的形相还在,尚未消失。& o9 b. M6 M/ @, ^) u+ \
5 y2 s  P" K5 P: L8 M, g
之后,他们三个各说所见观音菩萨的形相,三个人见的不一样。圣一法师所见到的观音菩萨现的是金色身,戴毗卢帽;另外一个法师见到的是白衣观音,如我们时常见到的塑造白衣观音的这种相;第三个看到的,是现出家比丘相。这就说明每个人的缘不相同,所以三个人见的相不一样,这属于化身,不是应身。(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 v3 D& H2 H/ u; c1 H4 y3 P" g' S/ V
) f& w' Y' H; O0 I2 ?三一、有老师没有同学很难成就0 q+ y, x, \9 w5 Y& j
) K! f4 o+ Q- J, c
虽然现代物质文明突飞猛进,但众生福薄,因为处处都是帮助人增长自私自利、贪嗔痴慢,诱惑人争名夺利、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修学的环境糟透了。人在这种环境中,还能克服得了,要有相当的功夫。一般人确实无能力抗拒,所以修学环境不能不选择。而一个人的成就不能离开老师,不能离开同学。有老师没有同学很难成就,因无人与你切磋琢磨,研究讨论;如行路要有伴,彼此可以互相照顾。没有老师也不行,老师是指路的,有指导才能达到正确的方向与目标。路要自己走,所以要有好的同参伴侣。以前,我在台中有李炳南老师,还有六位同学,我们十年在一起,十年如一日。周家麟、徐醒民两位居士,都是我们六人中的成员。以前李炳南老师在台中办了一个‘内典研究班’,这个研究班有六位老师八位学生。六位老师已经有三位不在了,现在还有三位,就是徐醒民、周家麟老师与我。师与友是我们修行成败关键之所在,所以修学的环境绝对不能疏忽。(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 q2 Z0 @9 a9 Q3 U: R% P0 M) I. Z   _: Q2 t8 V( G" d) Z$ N* f
三二、中断讲经0 g$ \( \4 R9 W% R' u1 Z

0 `6 y& m6 B; R( P2 T/ ?' z有一年,台湾中部有个道场请我去讲《禅林宝训》和‘佛学常识’,我讲到第十一课时,寺庙里发生了内部矛盾。我们知道佛法的僧团称为‘和合僧团’,若僧团不和,虽天天讲经也无济于事。我将此事向李炳南老师报告,老师告诉我,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之下,讲经可以中断,这不违背佛陀教诲。古圣先贤也有背信的,但这不是过失。所以,世出世法,一切要以道义为标准,符合道义决定要守信,决定要做到圆满。(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D9 d* h* @' \2 X

2 N$ T1 l( q' L1 Y; r0 G1 d6 H三三、你要信佛) d9 P0 o, l2 X0 d' m- V
/ D8 u$ L: F; b9 t
我学佛七年才出家,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了两年才受戒。受戒之后,到台中去看李炳南老师,老师远远的看到我,指著我说:‘你要信佛!’当时我愣住了,然后老师给我解释‘信佛不容易’,不是受了五戒就算是信佛,也不是出家就是信佛,古今确有出家至老死还是不信佛。所以,我们想想,我们信不信佛?什么样的人才是‘信佛’?依教奉行的人才是真正信佛,三皈—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五戒、十善,都做到了,才是真佛弟子。(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J' S, }1 `% x7 _8 x: I

/ E3 b# S; n$ r2 r三四、选择法门
7 m& ^/ s7 ^' |" O' i
7 [* h" t; S9 E/ O' M8 p- `  b0 C我在未学佛之前喜欢读书,所以接触佛教之后就非常向往教下。最初方东美先生曾经在上课的时候跟我介绍:‘佛教有两门是世间非常希有的学问,一是佛教的性宗,一是佛教的相宗。性宗,以禅宗为代表;相宗,则是法相唯识。’所以,我刚刚接触佛教,对于这两门特别留意。0 [# s0 U/ A. s  G7 N6 h; P
. [* q% i# z( Y; n
以后我把工作辞了,那时有意出家去专攻教下的典籍。我跟忏云法师住茅蓬五个半月,忏云法师把净土法门介绍给我,那时我很难接受,因为我的兴趣不在此。他拿了三本书要我做科会,《弥陀经疏钞》、《弥陀经要解》和《弥陀经圆中钞》,这三经的科判是从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幽溪大师的注解中整理画成表解,再将经文系在科文下。科会做出来之后,我看到经典的章法结构、思想体系,生无量欢喜心,但是还没有意思去学。
6 m* K( h6 [7 x7 d& ~* t9 B - a% H! J3 r) x
在山上,他教我看《印光大师文钞》正续二集,非常受用。对于净土的概念改过来了,从前轻视净土,《文钞》念了之后,不敢轻视了,晓得这里面有大学问,也有一点信心,但是还没有发心去学净土。我离开忏云法师后,去亲近李老师,李老师把净土的理论讲得很清楚,断除了我的疑惑,这才认真学习净土。所以,选择法门才能精进不懈。(节录自净空法师之讲演)
5 ]7 u2 y2 J- k+ h6 F" h 3 g+ J& b$ ~$ A; [
三五、道宣律师与窥基大师的公案
! Q9 j. X7 a' N; _ & ^) a7 X$ b# e# }6 {
中国律宗初祖是终南山的道宣律师,持戒精严、清净,感得天人供养,他日中一食,午餐由天人送供养,不需要自己去托钵。同时代的窥基大师,出生于豪门贵族,是尉迟敬德之侄儿。玄奘大师知其善根深厚,所以劝他出家。但是,他说出家可以,但是我要享受,贵族的生活放不下,于是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我要带一车书;第二,要带一车金银财宝,物质享受不能缺乏;第三,要有美女伺候我,要带一车美女。玄奘大师答应了这三个条件,所以窥基大师又名三车法师,对于持戒不很严格。所以,道宣律师以为窥基大师学问好、有辩才,但是戒行不精严。
, Y) {+ S" ]* C9 |# Y " C4 Z& b8 l1 W8 _- J' a' |
但是,窥基大师又非常仰慕道宣律师,有一天路过终南山,就顺道拜访道宣律师,道宣律师也很想利用这个机会教训窥基大师持戒重要。窥基大师在山上一直坐到中午,也没见到天人来送供养。道宣律师很失望,本来想以此感化窥基大师,不料发生意外。第二天中午,天人来送供,道宣律师便问:‘昨天为何没来?’天人说:‘昨天有大乘菩萨在山上,有很多护法神卫护,我们进不来。’道宣律师听了,惭愧至极!; f- z# \$ v' y
/ m$ M" ]* z# N1 z0 T
当我们看到别人有过失,其实是自己以为人有过失,他不是真的有过失,其中有密意,非凡人所知。所以,窥基大师是大乘菩萨示现,有护法神保护,天人都无法接近。这不是小乘戒律精严,天人恭敬者所能比的! 这些理事,我们要清楚明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罪业决定可以消除。(节录自《大乘无量寿经》02-34-00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5-2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飞马仕汽车节油器,有车一族化解金融危机好帮手

飞马仕汽车节油器,有车一族化解金融危机好帮手:
" r' H$ ]0 |; F( Q+ r$ n
飞马仕节油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基本情况介绍

% I0 u$ V# }" b
                                                    --------飞马仕节油器免费送,节省的油费大家来分成
一、什么是合同能源管理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如何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成为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首先加以考虑的问题。如何降低能耗费用,也已成为各个企业积极探索的问题之一,近10年以来,一种基于市场的、全新的节能项目投资机制“合同能源管理”(EPC)在发达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已发展成为新兴的节能产业。      它的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费用,用户则可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x% ]- `. z( U: C7 {2 N
   
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运作模式 4 `5 t% d9 s2 v& B) A5 z' n( d, w8 y
      
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或融资,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监测、培训、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并通过与用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和滚动发展。      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作节能项目,在节能改造之后,客户企业原先单纯用于支付能源费用的资金,可同时支付新的能源费用和节能服务公司的费用。合同期后,客户享有全部的节能效益,会产生真正的现金流。
         
客户为什么要和节能服务公司共同按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项目呢?这可能会有很多原因,但通常是出于以下三个考虑:投资效益、运作效益和转嫁风险效益。      从节能服务公司的业务运作方式可以看出,节能服务公司与我国传统的节能项目运作模式有根本性的区别。
具有以下优点:实施节能项目的风险和负担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可以克服企业对实施节能项目的保留态度;帮助企业克服节能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占用企业精力太多的担心和疑虑;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同类项目的开发和大量“复制”模式来提高其节能项目运作能力,降低节能项目的实施成本,并且节能项目的投资出自节能项目本身产生的节能效益,从而减轻了企业实施节能项目的融资压力。    1、面向市场的节能投资新机制;    2、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的投资;    3、允许客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实施节能项目;    4、能够帮助企业排除节能项目的资金和技术障碍
杭州顺富贸易有限公司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的优势      由于杭州顺富贸易有限公司以运用基于市场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作节能项目,所以,比起任何按传统机制运营的节能服务企业,我们更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节能项目的全过程服务      杭州顺富贸易有限公司的服务是从对客户进行能源审计开始,然后进行节能项目的方案选择、可行性研究与改造工程设计,拟用设备、材料的选型并用自已的资金进行采购,设备安装与调试,客户操作人员培训与操作规程制定,合同期内所改造的设备的维修、管理,直至系统节能量检测。这种系统化的专业服务是任何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    二、节能技改项目的融资能力      杭州顺富贸易有限公司的资金来源可以使用自有资金,也可以申请专项贷款、商业贷款等,最近涌现出更多新型融资模式,比如银行保理、融资租赁、项目公司投资等,正是由于这个融资优势,使得杭州顺富贸易有限公司可以吸引更多的耗能客户来组织开展更多的节能项目。    三、节能技术信息广泛、畅通      杭州顺富贸易有限公司是专业化的节能服务企业,各种节油器、汽车节油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会源源不断通过EPC这种节能新机制投向市场。同时公司为了自身业务的发展,同时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也会广泛收集、掌握并运用节油器、汽车节油器、节能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信息,并自行进行研究与开发,以保证为客户提供最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和产品,从而保证杭州顺富贸易有限公司本身及客户的节能收益。    四、承担节能技改项目的风险     在节能效益分享模式下,杭州顺富贸易有限公司与客户签订的是保证节能量(节能效益)的服务合同,并以分享节能项目实施后获得的节能效益收回项目投资,这就意味着杭州顺富贸易有限公司为客户承担了节能项目的技术风险和后续的经济风险。实践证明,客户企业对这种机制十分欢迎,尤其对由设备供应商和节能技术持有者组建的杭州顺富贸易有限公司更加有利,可以更快地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量率。    五、降低节能技改项目实施的成本      杭州顺富贸易有限公司的这个优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公司,各种节油器、汽车节油器、信息掌握较多,可节省前期准备费用,选购质优价廉的节油器、汽车节油器、设备、材料,节约采购费用,同时由于项目运作经验丰富,有助于节省施工费用、节油器、汽车节油器安装费用;另一方面,由于同一类型项目可以打捆实施,实现批量采购,从而降低了项目的成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4 22:38 , Processed in 0.16116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