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327)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0-6-3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七道品 $ G2 P' b# t5 p5 C& m1 ^
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时,告诉阿难陀及众弟子说:「我入灭后,你等比丘,应依四念处安住。」何谓四念处?简述如下:
" ^4 K4 e; J0 U: R6 d3 o5 V7 J$ N 一、身念处─观身不净:是以修不净观之慧力,对治执身为清净的颠倒妄见。试想我们的身体是否干净?任你打扮得如何美观,当你满身大汗时,便会觉得臭气难堪,何况唾涕便溺等,皆是不净。当人死后,尸体腐烂,遍体生蛆,穿筋啮骨,最后成为白骨一堆。这个身体的存在,实在不净。故能观身不净,则贪爱渴想、恋慕艳丽色相等烦恼,自可消除,才能把心念安住于道法中。
! D8 p s E) v, G$ J, I 二、受念处─ 观受是苦:是以观苦之慧力,对治执受为乐的颠倒妄见。受是领纳的意思,即是感受外界的印象。当我们与境界接触时,领纳到苦、乐、舍的感觉:苦受固然是苦,而乐受以至于乐极生悲,仍是逃不了苦;舍是舍受,即不苦不乐的感觉。众生除了外有生住异灭四相迁流,内有意念中的幻想不断之外,到底也是苦,故人生是苦。苦既是由受而有,那么,知苦而不贪欲乐,就不为境界所转移,则执受为乐的错见,便不能存在了。
, \! F0 A: Y" ~' Q) |! H 三、心念处─ 观心无常:是以观心无常之慧力,对治执心为常的颠倒妄见。心是生命的本质,但心是因缘和合而有的。因缘和合的心物世界,是无常的,会坏灭的,故我们的心是无实体的,是由思惟之因缘关系的发展而已,绝无实体可取;而且思惟的现象,是念念生灭,刹那不住,怎么可以执它为常?由此观心无常,能使心念远离执常的妄见。 % l; ]3 e; k% ?" |& e9 Q
四、法念处─ 观法无我:是以观法无我之慧力,对治执法为我的颠倒妄见。宇宙万法,都是因缘互相依存;我们的身体也是因缘组合而成的,故佛说我是假我,不可执为真我。但众生无知,于假我法中,妄执为真我,这种妄执叫做「我见」。有了我见,则有种种烦恼,便不能接受正法。要使心念安住于道法中,便要以观法无我之慧力,消除执法为我的错误。
6 \! b+ d' n- U0 a, O8 @9 _& s0 g 四念处之名为四念住,修此四念处,重在智慧。以智慧为体,能使身、受、心、法,常住于正念的道法中。故在修此四念处阶段上,已经得到真实智慧。此后由于更加精进,智慧力则越增多,再接再励地修其他道品,就能步步走向佛道。
4 D8 _2 g! l& S 四正勤:又称四正胜,策励身口意之中,以此为最胜,即一·已生的恶心恶行,急令断除;二·未生的恶心恶行,勿念生起;三·已生的善心善行,速令增长;四·未生的善心善行,速令生起。
: P. O9 z8 N* v2 H 四神足:是四种禅定名称,又名四如意足。谓修此四者,能如意生起神通。一·欲神足,即修道的欲望增进;二·勤神足,是精进直前,修行无间;三·心神足,是念念专一,住于正理;四·观神足,是修观离妄,心不散乱。
# {) G* S# e5 _( C 五根:所谓「根」,含有二义:一·「能持」,如树有根,能持枝叶;二·「能生」,如树有根,能生花果。五根能持诸善法,能生诸善法,故称为根。一·信根:信本具佛性,因而发成佛之愿;二·进根:或称精进根,勤求不退,是修行的动力;三·念根:念本具佛性,念修道心, 更无他念;四·定根:摄心修种种道法,专精一致不散乱;五·慧根:修诸善法,而启发智慧。
0 F/ Q, C& ?4 x+ ]+ S5 r 五力:所谓力,指五根增长,具有大力用。信根增长,能破疑惑和外道,名信力;进根增长,能破懈怠,使道业成就,名进力;念根增长,能除邪念,住于佛陀正法,名念力;定根增长,能一心不乱,入于禅定,名定力;慧根增长,能破烦恼迷惑,名慧力。
, v. V7 f+ F+ B' U, Y# }1 W 七菩提分:又称为七觉支。一·择法觉支:谓选择有智慧的真理,不选择无智慧的五蕴法;二·精进觉支:一心精进,趋向佛道,终不为无益苦行,迷信的宗教而行精进;三·喜觉支:修佛教正道,心生欢喜;四·轻安觉支:断除烦恼而生轻安,故此一觉支又名除觉支;五·定觉支:修诸禅定,不生爱见贪着;六·舍觉支:舍弃不实的境界,内心平等无有执取;七·念觉支:时时不忘三宝,定慧等名。
! g- c6 d9 g* @. g. z$ C 若修行时偏向智慧,其心浮燥,则可用除、舍、定三觉支来均匀收摄。若偏向于禅定,其心昏沉,则可用择、进、喜三觉支,令察而生起6 V1 N7 y6 `( }$ @ ^# m9 _# v1 j1 \
三十七道品的最后道品是八正道。八正道首为正见,正见即是行正道的眼目,有了正见,就不会妄修瞎行、徒劳无功。
# a' t, c/ l! M 八正道有世间和出世间两方面:依世间的八正道去实践,将可获得生命的解脱。八正道是:
# B! |' ]$ r# U C3 F 一、正见:即正确的知见。由闻四谛理,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若、空、无常,无一法能独立存在,也无一法是永恒不变的,因此而明了人生短促,要保持纯洁善良,不随流恶染,把偏执的思相,改正过来,步入正见。而正见是要多闻佛法,根据佛法的真理,分别邪正善恶等法理。凡是佛教徒,都要靠自己努力去修慧断邪,培养正确的知见,这是进德修善的根本。
* Q% B! a! f+ x# g& ^7 v$ J 二、正思惟:又称正欲。正思惟是化正见为自己的理想。为什么又名正欲?因欲有善不善,不善欲是私心,有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等烦恼;善欲是大公无私(离六根本烦恼)的欲,即是正欲。换句话说,正欲是正常欲望的理想,凡人应该有此正欲理想,依着目标去做。唯事先须正确思考,立定意向,才能实践理想,做到成功。凡能实践正思惟的,就不致造出身口意三恶业,免陷于烦恼苦缚。
6 z) Z0 [% G% Y. ^ 三、正语:即言语要端正。言语是心声,由内心而表现于外。内心不正,则妄语、两舌、恶口、绮语随之而生,弄出祸患。要实践正语,便须戒止口四恶业,说话真诚,纯洁有礼,言辞合于事理。 6 l' [/ h% v' j4 T( Q( g
四、正业:是指正当的行为。在家佛徒若犯杀盗淫的行为。如偷窃强夺他人财物,贩毒赌博,妓馆邪淫,骗取财物,都是不正业。 * D4 Z7 p$ t# j* N' Q) R
五、正命:即正当的职业。在家佛徒要以合法的职业来维持此生命,教育文化机关的职工、商店的职务、医院的护士、或设办不犯杀戒的事业,均为自利利他的职业。出家僧尼是以修持佛法,宏法利生为职业。
6 S; R8 B' T9 m! Y8 n# V; z' A 六、正精进:即是离恶向善,勇猛精进的努力,叫做正精进。不论修那一正道,都是要精进。如果不精进,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反退,故必须具有勇往直前的大精进毅力,制止一切恶行,进修一切善行。
6 Z; S k& w( K2 D; H/ E 七、正念:即不生邪念,忆念正道。遗教经说:「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陈,则无所畏。」就是说正念要坚固,才能抵抗外境物欲的诱惑,即使在五欲混浊的环境中,也不为它所染污。 5 ?* h5 Q) a/ c9 |5 v# r% d
八、正定:即一心专注,不向外驰散,故佛教以摄心为戒,由戒生定,从定发慧,以达到证悟的果位。 y7 A% ?% w) ~* \. N
佛陀开示的八正道,已包含戒定慧三学,如正语、正业、正命,就是戒学;正念、正定,就是定学;正见、正思惟,就是慧学;而以正精进为策励力,使戒定慧三学得完成。八正道为圣者解脱的正轨,要求解脱,必须循着此八正道实践力行。至于在家佛徒,如能实践八正道,也可以净化自己,进而净化社会,使大众行正道,建立善的、安乐的、幸福的人生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