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88|回复: 15

【转载】《星云禅话》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8-3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不同的宗派对「禅」的见解不完全一样,《星云禅话》是星云大师以「人间佛教」的角度去观禅,他的见解反映出他的甚深处世之道。8 M4 `2 j0 S! d: F/ ~: P* d
( G' L- e9 U1 A
可能有人不认同,但以我个人之见,是比较适合於人间生活的思维意识。
老柳教车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urifiedmind 于 2010-8-3 10:13 编辑
3 X0 a0 B; |! J1 k# V2 K& L! |& p& z# z8 I
《星云禅话》妙理不在文字
! m& U# I4 j& ~! G+ I+ Y+ u$ p* u* ~
五祖弘忍大师传法授衣给六祖惠能大师之後,惠能就悄悄离开黄梅来到韶州(广东曲江县东南)曹侯村,所以当时没有人知道五祖传法一事。
* K8 i  c& H( b; R( I1 T
$ G9 P4 |! j" ^, V- o# U# Q曹侯村里,有位儒学贤士刘志略,对惠能大师非常的尊敬,他有一位姑母是比丘尼,法名无尽藏,经常诵念《大般涅盘经》。当时惠能大师一听到诵出的经文,就能明白经文的妙义,所以便为无尽藏讲说经义。之後,无尽藏比丘尼就拿着经本,来询问惠能大师字义。
8 @& ~% H/ \+ t2 m, |( L9 M! V5 Q* G% T$ o
惠能大师说:「字,我不认识,但如果是问经文义理,可尽管发问。」7 p+ n. S/ E8 g( w- M- r- t

! o% `4 O, N8 e. F+ c- z无尽藏比丘尼疑惑地问:「您连字都不认识,如何为我解释经义?」
8 M$ Z) A3 L* k# W8 M/ v6 W/ W9 Q; A& L* C; e9 c/ b
惠能大师说:「三世诸佛的妙理,不在文字上。」
( ]' K; Q: q% s2 u4 e- a
! n! z, f  y( z7 P) y6 V! B+ ]无尽藏比丘尼听了,对惠能大师的见地深感赞叹,她向乡里的耆宿大德,推崇惠能大师是有道之士,应该加以供养。因此,魏武帝(曹操)的玄孙曹叔良以及当地居民,都争相向惠能大师礼座供养。
* E% E; X! H  `$ m
6 ?& h" L/ M/ u9 F: g佛教虽然有三藏十二部经典,但经教文字的作用就如同以指标月,指头不等同月亮,熟知经教不一定就能开悟,经教最终目的,仍在於引导吾人自见本心。! s6 l" T, x6 ?9 R* r

) }. p( x$ ?3 J! p7 l; C; R禅宗虽言「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是「不立文字」并非「不依文字」,「教外别传」也不是「不依经典」,而是要吾人跳脱文字与经教的有限,直契佛心,故惠能大师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语言文字只是帮助我们悟入佛知见的方便法,最重要的,仍是从自心中去证悟。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urifiedmind 于 2010-8-3 10:13 编辑 3 }2 Q  G* B) R2 m, Z
2 \9 s* Z6 u7 l5 V7 o, E3 R
《星云禅话》云门展手
# M8 ~  H/ i: W8 J
4 n( l6 C( g/ w* r1 r" [; }) y! |某天,有一位学僧前来向云门文偃禅师参问。# ^$ K) w) W7 Q$ k7 b
0 }9 d& R2 t, I9 ?5 g! R
云门文偃禅师就问这位学僧说:「你从何处来?」, x9 I. F7 A# X

8 ~4 u+ }7 U* V' \2 @学僧回答说:「老师,学人从苏州西山禅师处来。」- T: P; }1 c, c0 T

# [: p; D4 |4 w, u5 o( P$ ?云门文偃禅师点点头,然後又问:「那麽,苏州西山禅师近来都教导些什麽禅法呢?」  c' ]# L9 H# G% P3 a

9 _( ?* l+ {6 e: v学僧没有直接回答云门文偃禅师的问话,只是将两手展开来。+ e2 G( a! |4 [  C7 a* I& S
% G, |2 B) {% r/ f/ Y
云门文偃禅师见状,立刻一拳朝着学僧打了过去。
3 F$ |, m$ m. x: C1 R8 {  ]( ]  ]4 ^+ l3 r1 u; _
学僧吓了一大跳,连忙说:「老师,我有话要说!」5 @6 c7 e1 f! b
8 \. N% @+ w# D0 e$ D
云门文偃禅师闻言,便将两手展开。
; J- w; P$ Q0 ]! h6 R
3 O- i' f% k8 }% d$ c5 k学僧看了不禁一愣,说不出话来,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 J( P9 e0 n  ~1 w. i

, H3 b1 z% V7 k- Q* c/ f此时,云门文偃禅师又挥出一拳,顺便把学僧赶了出去。# c2 C: k. x1 B

3 D& t2 [5 a- H# p/ `参禅的最终目的,还是在於明心见性,光只是口头言说、钻研公案或是身体枯坐,都已经流於禅病了。甚至,有些人自己不懂得禅法,也没有什麽真参实学,可是学了几句禅门的术语之後,便如鹦鹉学话一般,到处炫耀,这不过是「鹦鹉禅」罢了,对於开悟见性并没有什麽用处。
/ ~2 ~# Y  N4 I8 J9 M( {& `/ \
8 R1 Z2 Y  y7 S8 `8 a学僧对於云门文偃禅师的问话,以两手展开来回答,看在云门文偃禅师的眼里,一看就是鹦鹉学语,并无自己的见地。禅的领会必须出於实修实证,这是自己假装不了,别人也帮不上忙的。习禅的人想要领悟禅机,平时的应对要讲禅话,来往要听禅音,工作要做禅事,修行要用禅心,单凭模仿他人的一招一式或一言一语,是骗不了明眼人的。
老柳教车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本帖最后由 purifiedmind 于 2010-8-3 10:13 编辑
8 S; _8 L3 c: _  c( k
/ j/ P  t5 @9 V2 D1 K, A5 p$ y《星云禅话》 洞山无寒暑
5 [- J8 N* q1 c3 A3 L2 i0 i/ h) x8 l6 Y" j% [; |6 o
某天,有位学僧问洞山良价禅师说:「请问老师,遇到寒暑来时,应该如何躲避呢?」
  b4 q# f' ?4 I7 g+ ~2 k  s
% q* E6 o; R) p. X. Q洞山良价禅师回答说:「为什麽不到没有寒暑的地方去?」
( q- v& k) n$ N! V/ e1 R5 K7 |6 a: ?2 k* Z
学僧接着又问:「那麽,何处没有寒暑呢?」. h; o, w" ?) b8 N

- D" K' @* X# S( v洞山良价禅师回答:「寒时到寒冷的地方去,热时到炎热的地方去!」/ g9 d5 H0 i2 a$ ~4 |" h( X7 J3 }

* {5 V5 W7 |0 z# i学僧对洞山良价禅师这种前後矛盾的回答,感到相当的疑惑与不解,於是反问禅师说:「您刚刚不是说要到一个既不寒冷又不炎热的地方吗?这会儿为什麽又说『寒时到寒处,热时到热处』呢?」5 I' l0 N' Q% S

  A. T" \% Q$ w( ^只见洞山良价禅师缓缓地告诉学僧说:「寒冷时用寒冷来锻炼你自己,炎热时用炎热来锻炼你自己!」, D& [$ v2 c" L1 g8 G6 R
" @: p* b  I. Y$ d6 O8 ^4 W; a
洞山良价禅师的话看似前後矛盾,其然不然,这正说明了禅者的不动心。寒冷的时候,不以为冷;暑热的时候,不以为热,不论外境如何,心境始终都如如不动。所以,外境纵然有寒暑之别,但是在禅者的心里,却是恒处於没有寒暑的地方,因此,寒冷的时候,禅者能在寒冷处安住,炎热的时候,禅者也能在火焰处感到清凉!1 Q) f% q+ `4 i' Q0 k2 f

2 e' N; w# |5 I6 H& e) z9 O人如果有了禅的智慧,在现实生活里,就能时时保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忽喜忽忧,即使身处於寒暑冷暖、荣辱苦乐、贫富得失、是非人我之中,都能不动心,不动心就能过着自主、自由、自在的生活。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urifiedmind 于 2010-8-3 10:14 编辑 " h& z1 f& z0 c+ ?8 a

; Q5 H2 b2 W/ ?7 _4 x) X* C4 c8 o《星云禅话》处处有般若, F% g' ^' m6 g* p8 X+ w
. h5 P* V4 {8 H. t4 b0 [7 {1 j
天台德韶国师是宋朝时候的僧人,十五岁出家,十八岁受具足戒。他曾经参访过五十四位善知识,然而都法缘未契,直到参谒了法眼文益禅师,终於在他座下开悟,成为法眼宗第二祖,吴越王钱弘俶尊为国师。  Q% o3 S# ~4 U7 ~- C7 V
( v7 `3 P- z( g: e! l  }
有一次他上堂说法,有学僧问说:「古人有言,若人见般若,即被般若所缚;若人不见般若,也被般若所缚。既然已经见到般若,为什麽还会被束缚呢?」
* X9 C+ w% `- M$ |2 j# _8 B! K+ L! _1 X8 P, r* z% _2 b
德韶国师反问说:「你说,你见到什麽般若?」
  D; ]" K" k5 }. g" @( O+ }
( n! p. x! ]1 v1 n( G, i  c学僧惶恐地改口说:「不见般若,为什麽却还是被束缚?」
( Z, |: [, S) b
+ Y! ^8 |( q- E- Q) ?6 \2 i/ a「你说,你什麽地方看不见般若?」德韶国师逼问着。
7 b- r) c( {- t6 C
  _; o' u4 z6 f8 u然後国师接着说:「如果说般若能见,则不名般若;如果说见不到般若,这也不名般若。般若没有所谓见与不见,有了见或不见的分别,就与般若背道而驰了。故古德云『若欠一法,不成法身;若剩一法,不成法身;若有一法,不成法身;若无一法,不成法身。』这是般若的宗旨所在。」
2 Q& z. w9 e/ k  B1 [. `
7 W1 r$ g: w$ R般若,是每一个人的本来面目,简单来说,凡是能令人觉悟的,一切都是般若;不能令人觉悟的,一切都不是般若。对一般人而言,生活中如何有般若呢?能做好事就有「般若手」,能慈眼视人就有「般若眼」,能说好话就有「般若口」,能胸怀大众就有「般若心」。所以,般若毋须远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处处就可以体证。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星云禅话》 体解大道
) K7 N, ~" q% {* x5 D% T9 N
! A' s: N2 q9 b+ Q( q& `有学僧问马祖道一禅师说:「请问老师,如何修道?」
( E8 d, G5 g; M- a9 E" @9 G  X
4 h, Q( i2 x2 g) I4 g) e马祖道一禅师听到学僧这麽发问,就摇摇头说:「佛道不是用修的,如果真有一个佛道可修,即使修成了,也会有坏去的一天。可是如果不修的话,那与凡夫又有什麽两样呢?」# u& z- @8 T. w) R; o* i8 n
1 A0 Q2 r3 l0 G3 y; i+ v
学僧听了,似懂非懂,又进一步问说:「那要如何才能通达佛道呢?」
1 g' j1 G+ G( c; S( ]
. i) H; t( x6 |8 ~- ~马祖道一禅师回答:「自性人人本自具足,只要能在善恶事相上不起分别、无爱无�Ξ΋,这样就可算是修道人了。如果修道只是一味地追逐善行、弃舍恶事及观空入定,那麽这些都还属於有作有为,是特意造作的;甚至,如果还向外驰求,那麽离道就更远了。要知道,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轮�ο�δ�的根本,如果没有这一念的执着妄想,便可去除生死的本源,获得法王的无上珍宝。」
% P0 L; O" ~- Z3 Z( f- d
% }5 s1 D+ x+ b2 i1 P% Q学僧听了马祖道一禅师的开示,终於顿然有悟。
/ Q% t" N# p: a" j$ J* F1 Z6 r- |0 y  `) ^2 l0 W, Y4 [* K% \& K7 ~
修道重在於明心、究心、安心,也就是认识我们的本心,而非执着外相上必须要如何修行,所以古德才会教诫「磨砖不能作镜,坐禅岂能成佛?」既然如此,是不是就不需要修行了呢?就如马祖道一禅师所说的,不修行则与凡夫无异,因此事相上仍然需要藉假修真。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端正身业及善护口业;对於道业要精进,不懒惰懈怠;对於学业要努力,深入经藏;对於事业要开创,弘法利生。然而,若要证道,就必须向心地去参,才能体解大道。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星云禅话》大圆镜
  L! U8 g  L- N! s+ J  U7 k, e. K% ^6 H# O
怀岳达空禅师是唐代的僧人,为云居道膺禅师的法嗣。
7 k4 k2 [$ t2 u- U3 ^) S
2 k, ^$ X' q' }# K0 |某天,有一位学僧来到江西永修的云居山,向怀岳达空禅师参问。
4 w' E+ y. n4 C% V5 b
5 O% F6 J) J4 g% ~学僧问怀岳达空禅师说:「禅师,请问什麽是大圆镜呢?」
: D0 b5 z' z* j7 Y+ I# L# `8 e: x, }3 g3 y* M1 o2 l& v
怀岳达空禅师只是简短地回答说:「不鑑照!」5 J: }3 x, p1 q$ j

& \! L$ @2 E; g8 r3 L* U* T( Y学僧紧接着又追问:「忽遇四面八方同时而来,怎麽办呢?」7 L  L* A- a' p
9 Z5 `# G& T4 d( J2 x5 g
怀岳达空禅师答说:「胡来胡现,汉来汉现!」3 e5 ]; ]0 X; w1 O- v! M( e

5 T' k  X; |# v! v" c' P4 X" ?! B学僧听了,很不服气地反问说:「好个不鑑照!禅师刚刚才讲不鑑照,现在却说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这又是怎麽个不鑑照法?」
) I7 k6 i7 |  z
: Q9 Z7 k" P1 W$ ~/ b. \怀岳达空禅师不答,只是提起柱杖直接朝着学僧一棒打过去。
7 z( t; a0 i) q! s' i* B: I0 g# Y8 b
# H4 H# }. i; l/ ^「大圆镜」意指大圆镜智,是指清净圆满、可如实映现一切法的佛智,也就是每个人所具有的真如佛性。这真如佛性,清净无染,犹如明亮的大圆镜,可映现一切的形像、因缘、过去、未来,可说无所不知,照而不照。学僧不明白大圆镜具有照而不照的不鑑照功能,还反讽说「好个不鑑照!」对於这种逞口舌之快的学僧,禅师只好给他狠狠地棒喝。) Z" I: R, {3 M2 N: B( D2 A
, Z! q8 J- K3 K2 J8 q/ i
一般人大都以分别心来处理人我之间的问题,所以心就时常在得失、好坏、荣辱、善恶之间,徘徊不定,甚至产生种种的比较计较,可说无有一刻的安宁。修道,就是在修一颗无分别心,这样的心就如同是一面大圆镜,物来即映,了无遮碍,洞然明白。吾人若能以照心的镜子,时时鑑照自己的心念,那麽就不会轻易被世间的妄相所牵动、所影响了。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星云禅话》迷头认影
. M9 y/ ?; {/ s  J& _# o
( F6 z4 o3 a* |. d3 r$ S瑞州(江西)的九峰道虔禅师是石霜庆诸的法嗣,曾经担任过石霜禅师的侍者。6 P: b* e3 r3 b) l% }
' D9 F# Y" Y. k8 n8 B+ }+ n
某天,有学僧问九峰道虔禅师说:「有很多人来向禅师请法,但是每个人的根器都不相同,不知禅师如何一一的给予开示?」$ @! R+ R2 r& n

% u# D0 Q; A& `# R# H0 [# H「你说崇山峻岭会因为少一寸尘土,而减损它的高耸雄伟吗?」意思就是一个开悟的人,其般若智慧本自具足,根本不用向外求法。9 p3 s, ^* w& y% \, i# A
; Q( i' q/ Z. {3 m, n% A) a
学僧听懂了禅师的言中之意,又进一步请示禅师:「既然如此,学人四处行脚参访,为的是什麽呢?」
+ w- J2 b' y) }5 X/ a+ u+ [! E) l: ]* b$ i# ~( T
「就像佛陀所说的演若达多『迷头认影』,因迷头而自狂。」
4 k/ H5 Y; y( _) d
7 Y% y8 Z0 \1 ?6 q2 i; [/ X「那有没有不痴狂迷乱的人呢?」+ _8 `; F; L& [6 A/ b

9 b% Z& q0 E- d道虔禅师肯定地回答:「当然有!」
# p" S! Y" P" G
0 L& h; ~: v* V" Q「什麽样的人不会痴狂迷乱呢?」! J. D4 P7 a* n5 e7 }
0 I( p, f0 O# e3 e" `9 O% O  P8 |/ ?
「突晓途中眼不开。」% Z& m! K, k4 w8 }$ i

# L5 d7 ^3 r/ _9 W, P  i佛陀说演若达多因「迷头认影」而发狂,是说演若达多某天照镜子,看到镜中的自己是有头的,可是拿开镜子,他却无法看到自己有头,於是发疯般地到处狂奔,希望寻回自己的头。- g0 {2 a8 T7 _4 D- V- ?

! }+ |0 l6 U' y+ {演若达多希望找回的这个头,就像是吾人的自性,而镜中的头则是比喻凡夫所执着的妄相,许多人常错把妄相认为是真相,而执着不放,以致产生种种的迷惘恐怖。* P7 b* W( R0 B6 Z2 B
/ c4 ^; Y! @4 m/ y& G
禅者能息却妄心,所以不会迷头认影,因此道虔禅师才会说「突晓途中眼不开」,意思是在修行的过程中,心眼不向外境攀缘而要内省,自然就不会因妄心而起痴狂迷乱。只要心能观照,自能照见自家本性。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0-8-3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0-8-3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绿菏 于 2010-8-3 19:04 编辑 ) U( i% u7 D: P2 ]2 C7 n" X( S( C- X

  g2 r& @  e  Q) i4 p5 N千讲万讲,老和尚的话到我们这里就剩下文字了,当然在文字里转。转不出来了。不如见开悟老和尚。见到老和尚,不用讲什麽,禅的味道自然体会到。
8 W3 Q! W; Q, p& b. x' u! A; e( f4 O! \6 _$ j8 `1 G+ G. A- e1 P
刚刚礼拜过灵岩山寺明学老和尚,89岁,那是自在,随和的老人家。灵岩山寺的清幽也特别写意自然,不同于其他那些旅游胜地的大庙宇。照片太大传不上来。试了几次也不行。6 ~" h1 @) E. D) P/ M- M! Y$ b

4 S4 k0 L4 c: U  d4 f8 N8 P所以,这次一个比较强烈感受是,要去参学、参拜善知识,大和尚。受益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0-8-3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绿菏
! P4 V  N1 r! V* M; y. h! U: A# |: x" O9 M. ^/ H: [

" M# ~6 {! Y- b, S1 w3 l随喜。开心着你的开心。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3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千讲万讲,老和尚的话到我们这里就剩下文字了,当然在文字里转。转不出来了。不如见开悟老和尚。见到老和尚,不用讲什麽,禅的味道自然体会到。
/ T7 Q' l) w& `9 ]" V, z# }" L; F刚刚礼拜过灵岩山寺明学老和尚,89岁,那是自在,随和的老人家。...9 g+ I) ?, X$ g. ]8 v
要去参学、参拜善知识,大和尚。
" h, J# l6 ]( |$ {绿菏 发表于 2010-8-3 18:01
( s+ {; J) F$ ?+ h* d

  U, h# B0 Z3 _' t4 P0 G8 r绿菏大师:
% D) _5 q" U- e) f% a; R1 f0 W# a6 V9 O0 V: B
我亦有此同感。4 I, ]) d# {0 W& U' ?! r
! W4 ^7 @7 f" I) o5 @4 M1 G: |; U
由於科学的进步,佛学已经不再是玄学了,科学理论帮助了学佛者去了解佛陀对世间现象的证悟。大德贤性的禅味道是自然散发,不做作而自在。所谓「悟道容易,守道难」,「三岁小孩虽能说,八十老翁做不到」,转呀转,又是转回到一句话:老实修行。9 j" o2 Q; Z3 b
, j: ^8 K' L4 C  c) }; q  q
祝早证佛智!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星云禅话》体用不二5 w# @2 b' b7 u+ J

! ]# P2 A/ }! z" G: {7 z五代的时候,福州(福建)有位广平玄旨禅师,为白龙道希禅师的法嗣。
* ?) [7 J; U& s
0 y: C9 T0 C0 A$ Q某天,一位学僧前来请示广平玄旨禅师说:「请问老师,什麽是法身的体呢?」! C( R( ?/ o# i% A1 e

, y, c0 H/ X5 e  Y4 q广平玄旨禅师回答说:「法身就像无边无际的虚空,廓然皎洁,毫无瑕玷。」
' Q% a: K% l" [. `( T
9 Y1 b. }0 |' _2 S; W$ q2 c9 F「那法身的作用又是什麽呢?」学僧进一步追问。  ~( A* e9 j4 N9 k7 L& f6 w6 K  @
) K% {% v7 ]. I+ z
「就如天上的一轮明月映现在秋天的江面上。」- C: o8 V/ e% n
6 F) l4 M1 E/ u8 S8 H
学僧听了又问:「那麽,法身的『体』和『用』,究竟是可分,还是不可分呢?」+ a$ q0 V, }. o' N9 V

: }) S! o1 t( M广平玄旨禅师一听学僧这麽问,马上瞪着他说:「刚刚我说了什麽?」
, G7 T% d5 [7 j
0 b6 S$ ]( x6 @0 D: H0 r$ v学僧恍然大悟,立即接口说:「那麽就是不可分了!」
- I0 h) M. o& D2 ], j$ w; r& c  s; V) i% {
广平玄旨禅师随即以一句「穿耳胡僧笑点头」认可了学僧所说。
8 _1 d! h3 F& X; k, m
2 f% G7 }- l+ ~. p法身的体性,本是不生不灭,如同虚空,充塞法界,无所不在,无处不有的。法身的作用,如同一月映现千江,从本体而起,随缘作用。所以,法身的「体」与「用」是结合的,体用是一而不二,不是分开的。因此,广平玄旨禅师对学僧最後所悟到的「体用不二」,才会以「穿耳胡僧笑点头」表示赞同。
% U9 `% r1 n$ T+ Y2 R; f0 W" @* X" {# W1 ^/ S
其实,不仅真理是体用不二的,甚至世间、出世间也是不二的,烦恼和涅盘也是不二的,有和无也是不二的。就如佛法常讲的「烦恼即菩提」,因为有烦恼,所以才能觉悟。如果我们能这样来观察所身处的外境,就能够应物随缘,於一切境界不起烦恼执着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星云禅话》禾山打鼓
1 A+ b! P# l5 ^/ U
# B+ Q3 X2 _0 U, x/ V: t5 x五代的时候,有一位禾山无殷禅师,他自幼就在福建的雪峰山出家,受过具足戒之後,就遍参诸方,得法於九峰道虔禅师。9 W5 f' M/ X; P6 X, H+ W4 U/ q% _. z

6 @/ ^$ z* T. f有一天,禾山无殷禅师对学僧们开示说:「习学谓之闻,绝学谓之邻,能够过这二关的学习,才能进入真正的悟道。」
) r3 L5 g* |2 [+ F) U+ l, W: E- r2 O5 `& j! Q/ p
这时有位学僧问说:「老师,请问什麽是开悟的境界?」3 i1 m5 V0 @# c/ k, @

  e" _4 y6 y! {9 g& |  x2 j禾山无殷禅师拿起柱杖回答:「要懂得打鼓。」
8 M% z! U7 O2 Z8 b, `2 d' |( V2 {; A* a+ s+ q
学僧不明究理,再次提问:「那打鼓与悟道的真谛有什麽关系?什麽叫真谛呢?」3 p4 ~6 ?. Y. R' m8 ~

8 r$ |5 e  C6 |; d3 k禾山无殷禅师仍然回答说:「就是懂得打鼓。」4 ~5 e1 r, V. o0 W5 S

( i, i3 v7 u' o( x" q/ d& Q  |学僧很无奈,於是避开前面的问题,又提出新的疑惑:「禅师,什麽是非心非佛?」) w( `( y# z, A" z# o! i* A

: g- D6 L! ^9 _, b: Q  V禾山无殷禅师依然说:「还是要懂得打鼓!」
2 c/ q8 ]% L+ ^6 N5 N# o- U
' J3 S- t/ I, o& F$ Y3 l- L「对一个已经开悟的人,禅师如何接引呢?」学僧不死心,依旧继续追问。
9 [( u! l8 S$ d/ N, w$ H# P" K: n0 N
「懂得打鼓!」禾山无殷禅师直接了当地说。
$ K$ x! A( [. a3 Y) T
0 T. i( F  b* L1 ?禾山无殷禅师以一句「懂得打鼓」,引导禅僧参究禅法的奥义。然而,修行的深浅,如人饮水,悟者的心境,难以用言语表明清楚。因此,禾山禅师不得不用鼓声的生灭点拨学僧,悟道的玄旨是在声尘言论之外。2 k& @; `5 s) p1 }  ?0 h0 ~" E
6 C8 `. \" s: H6 t5 k
悟道者懂得打鼓,能会得鼓声之外的「无声世界」,因为禅是离心绝相,截断众流,於无有议论处,方是自证自觉的下手处
$ Q# |' m9 m7 p4 `9 _2 Y' E3 v
3 O* |9 {' ^$ s: S悟的境界,如何能说得出口呢?因为这是直下意会的境界。所以,禾山无殷禅师对於学僧的参问,四次都答以「解打鼓!」无奈学僧仍是无法意会。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0-8-8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莲的露珠儿 于 2010-8-8 19:58 编辑
$ \* w+ }  W( y0 `$ p. U: B' S0 G. W8 q
13# purifiedmind 5 w/ O% r. D- b( |* ?1 c
* n. m# s4 n. z2 S+ F4 p9 a
: _, C% s* v% E9 G! w% W
广平玄旨禅师回答说:「法身就像无边无际的虚空,廓然皎洁,毫无瑕玷。」+ s  q* S. Y4 i7 m
「那法身的作用又是什麽呢?」学僧进一步追问。
7 Z+ r4 P: y- ~% G* n& z就如天上的一轮明月映现在秋天的江面上。」( \; _  p# W1 B4 L' A: z
学僧听了又问:「那麽,法身的『体』和『用』,究竟是可分,还是不可分呢?」
: @4 Y& M' N* D4 D" A4 D2 k( K广平玄旨禅师一听学僧这麽问,马上瞪着他说:「刚刚我说了什麽?」

& x& s# @% _# p' x  `5 _9 [% i1 y' p9 p. @
受益,感恩!! : k. Q7 q5 |  J

" X: u+ h# Y2 B" n1 {0 n2 E% e# b禅潭明月影," q& `# J. e" D- O& G7 C* Z" C
常见我清心。
1 @" Z: m' z1 r6 v1 G) H( \% |6 q4 _" r
梵音轻风送,/ e9 p* ]$ C! s+ K8 ^2 J
慈语绕虚空。
  
" N* C/ B" {2 g- @& p5 H4 p* k3 c& J8 i3 ^
月儿此心,寄语海风,送给温哥华的亲人们。 : A7 M+ p2 f% D& z
大爱无疆,菩提同心。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0-8-8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14# purifiedmind
& \; J$ X1 |0 C% o3 I
悟道者懂得打鼓,能会得鼓声之外的「无声世界」,1 ~+ G) g; ?6 P2 u) r
因为禅是离心绝相,截断众流,於无有议论处,方是自证自觉的下手处。# M5 ^8 T7 M4 S6 i
悟的境界,如何能说得出口呢?因为这是直下意会的境界。
$ a/ q* w8 p8 Q* p5 g" h% n
9 ^' z5 i) B2 B% ]. z, I7 w
打鼓听音,
; ~7 |, w9 V% f8 W交流听道。! _1 L4 L1 D  L
禅观妙处,7 e' M5 S; p, x# @, X; j
拈花含笑。
0 u3 Q& m( y, S) E' f8 `- ]- [

! g0 B5 E* z( t& L& H* A向您学习,为您加油,同修共勉,祝福深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4 18:29 , Processed in 0.18158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