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0) 鸡蛋( 0)
|
多年以来,我一直关注着戴尔曲折漫长的前进道路,而现在私有化理念的出现其实不啻于举起白旗,承认自己无法在公开市场上赢得一场战争的胜利。6 G% @. S! B2 G) G( S7 m' G
9 Q0 `8 x) W6 z/ z3 B
一场旨在赢得自己作为服务公司的可信性,旨在确保不至于在市场眼中沦落为一家纯粹的个人电脑公司的战争……: Q: |" p& i5 O' b
: L" F- a8 H; M2 }* c, } 一年多以前,我曾经和公司首席执行官戴尔(Michael Dell)有一席长谈,他向我解释了他为什么还不肯放弃个人电脑业务。事实上,当时大家都在谈论惠普[微博](HPQ)正退出个人电脑市场的事情——当然,众所周知,后来他们又改弦更张了。3 n5 D% e% Y% J7 u, D/ ^4 K
- E4 I n6 {" ]( r0 U" J5 n
他的观点是,在个人电脑已经日用品化的时候,继续制造个人电脑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让公司提供的服务更为全面,将个人电脑与服务、软件、服务器、打印机和其他任何可能的东西打包,作为整体解决方案销售。如果没有自己的个人电脑,就意味着为其他的竞争对手提供了插一腿的机会。
4 j! f3 z' I5 m2 q8 Q! w( [( A8 ^
这位首席执行官担心的是华尔街改不过来旧日的脑筋,依然坚持将戴尔(DELL)看作是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 j/ C3 k" Y# E3 J" A
! N1 l) g! N% \# B# E4 z% F* Q6 D 显然,他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直至现在,大多数媒体在标题和文章当中都依然将戴尔称作是个人电脑公司。我们甚至可以说,戴尔实际上就等于中了这几个字的诅咒,怎么努力也无法重塑公司的形象。
2 @ D! u& M9 N; T" V( L6 R- [ O) A( {& T. L
既然个人电脑已死,无法摆脱个人电脑公司形象的戴尔还能指望什么呢?在我看来,该公司确实已经别无选择,唯有采取重大举措,将自身私有化,然后寻求重新梳理集成的机会,或者索性拆分出售。
_$ m, M7 T' K5 x. b' m
: A t; w& t& J% g5 a/ I 当然,这肯定会带来巨大的变数,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销售表现。一切动作必须尽快完成,让消费者能够安心,相信公司依然存在,还会继续为他们提供服务。所以,现在他们正是争分夺秒。* [+ [3 Y$ [6 j. N2 O
& p" h7 V, ~* w0 \6 v# }$ b0 J7 { 那么,最初的第一步何以会如此混乱?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但是多年以来,公司确实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官僚架构,中层管理人员一层又一层,彼此牵制又彼此指责(当然,这样的大公司远不止他们一家)。
. U" ~* C; d2 ]6 F+ Y4 D+ O& }9 @5 V2 C2 I% \
整体而言,正如我之前在不止一篇文章当中提到过的,这一般都是人力资源员工排序的结果。流行的理念是,一般而言,工作团队中5%到25%的人都应该被解雇,于是就有人发明出了这样的考核方法,试图将这些不合格者找出来。( g& i4 o- n3 R `
0 u' T- p% X' F( x K( w) _
虽然在有些时候,这样的方法行之有效,但是长期说来,只有那些掌握通过考核的专门能力的人才能持续生存下来,而这种人其实恰恰是任何公司都不愿意得到的人。. T* O5 u" j6 C. Z8 C( ~! [
: N2 X' |6 J4 Z7 u, n4 q 戴尔就在使用员工排序,已经弄得怨声载道了。) F M5 s6 A; c# W$ i
9 r$ r/ s) R- J3 T1 E1 M& C 无论怎样,归根结底,戴尔已经失去了简单明确地描述自身,描述自身工作的能力。正是因为如此,大家才别无选择,只能将它称作是“个人电脑公司”。
! H. u- z, j& R" I
" l& v0 V ?& B# q/ N: e$ M4 b 在这种局面之下,他们所能够采取的最明智的举措就是放弃上市公司的身份,这样就可以远离详细审查的显微镜,在不再有分析师围绕的时候悄然完成自身的再造。未来的故事会怎样,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子衿)
" g0 f- X8 n# G6 h
3 q H, h. F$ L- I1 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