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67|回复: 3

读完本文,你的烦恼会减少90%-济群法师开示 (ZT)

[复制链接]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13-3-18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一切执著的根本是我执,即执著有个自我。因为我执,就和众生有了自、他的对立,由此带来新的痛苦。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特别在乎自己的人,烦恼往往也特别多;反之,无私的人却更容易快乐、自在。 + A; H( L% h/ C3 B- l+ r! i$ H. [

! g% ~3 @/ d, P3 [, R( x/ |: f    “我”是什么?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比如一本书,本身并不存在你、我的差别。但我们将这本书买来之后,就会在其上附加“我”的标签。一旦确立这种感觉,这本书的损坏或丢失就会影响到我们。而在此之前,无论它发生什么变故,都不会对我们构成伤害。! s2 A/ ]9 Z1 O0 _7 [9 r$ ~# f
& k) O# p( G$ d6 E1 n9 O0 W
    再如我们去购房,未买下之前,房子出现什么问题都无足轻重,因为它还未和我们发生关系。可买下之后,它的任何变化都会牵动我们的心。这种难过,正是由于那些附加的“我”的感觉所致。
1 @! Q8 r$ \5 J/ H
2 @+ B7 N  }, i2 l- k: R+ b! D8 x     为什么我们会为这些琐事烦恼,而非其它更重要的事情呢?世间每天有很多灾难,有很多人遭遇挫折或离开人世,但我们只是感叹一下,不会有多少切身感受,更不会因此寝食难安。这是因为其中还未粘上“我”的标签,一旦发生的事情中介入“我”,感觉立刻就不同了。" d, r% a. a8 `7 A) o
8 f5 b$ j; X+ H- Z
8 G+ \1 H" G# D" D" x3 x; R3 X3 i
    如果那个遭遇挫折的是“我”,那个离开人世的是“我”的亲人,一场普通的人间悲剧便顿时上升为头等大事。是呵,在我们的世界中,还有什么比“我”受到伤害更严重的事件呢?当一个不相干的人去世了,我们会觉得人皆有一死,未足为奇;可当亲人或我们自己面临死亡时,就不会如此坦然面对了,不是抱怨上天不公,便是哀叹自己薄命。- D% I. P+ x  M2 j- p
, C. W, c! r% G: ]: v
    可见,一切烦恼皆围绕“我”展开。我们将缘起的念头和想法当作是“我”,将种种不是我的当作是“我”。若不是受这种错觉的影响,那些来来去去的念头,又如何能在心中生根,进而伤害我们呢?如果没有“我”的干扰,世间的无常变化就是我们能够接受的客观规律,就如我们能够接受四季更替和草木枯荣那样。  , b: @6 y; @1 x$ O6 L! w$ c

1 h; [# T  {3 r% c6 y9 Q) }: t2 P5 v    那么,色身总该属于“我”的吧?其实不然,色身亦是因缘的产物,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前者是父母的遗传基因,后者是蕴藏无量种子的阿赖耶识,其中并无“我”的属性。当阿赖耶识最初投胎时,将父母的基因执以为我,赋予“我”的感觉,从此难弃难舍。因为执著时间太久,故对我们的影响也特别大。   `- q2 r& L+ h0 d: H6 N' V
0 T) B; l; `0 [/ O4 E% d6 Y. D
     其实,色身从成长到衰老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过程中。现如今,医学更发达到可以替换人体器官,可以更换“我”的组装零件。其中,又有哪一部分是固定不变的“我”呢?至于我们的想法,一生中也在不断变化,青年不同于中年,中年不同于老年。而感情就更是无常,亲人可能反目为仇,仇人也许握手言欢。在人间这个大舞台上,这样的情节时时都在上演。
. e2 f( F  J/ W1 V2 G: Y, Y$ ~6 a) L2 o, N# k: A( X6 e" m
     身内之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汽车、房子等身外之物呢?所有这些,我们只有暂时的使用权,都不能代表我们自己。一件无主的物品,只因附加了“我”的感觉,却成了能够伤害我们的武器,越是在乎,杀伤力就越大。
6 |1 C, ^# _3 ~) W, x" A/ l$ ~9 F. K! n# n
     那些爱钱如命的人,一旦失去财产,就如遭受灭顶之灾,甚至丧失活着的勇气。造成痛苦的根源,并不是金钱本身,而是人们对金钱的执著。 6 a8 }5 B' D  s* ]/ v, y

" C: z# u# z7 x" _     我们每做一件事,也会介入我执,成功了,觉得“我很成功,很有面子”;失败了,觉得“我很失败,屡受挫折”。事实上,事业并不能代表我们自己。如果两者是一体,事业失去时,“我”是否也会随之失去呢?感情、家庭也是同样,各人在乎的对象不同,烦恼的重心也不尽相同。因为感觉的力量也是缘起的,取决于我们的培养。 ! w) S- x: J5 {; \

2 ?6 L1 }" u( X3 i+ I% Y8 R     由此可见,“自我”只是虚张声势的皮包公司,并无实际内容。凡夫因无明所致,将拥有的一切赋予“我”的错觉,进而执著它。其实,被执以为“我”的一切,只是出自我们的设定而非事实本身。我执是流转生死的根源,唯有从根本上舍弃它,我们才能超越三界和轮回。否则,学佛只是隔靴搔痒,或充实一下业余生活,对于改善生命并无真实力用。
9 I  E" l2 ^4 L1 {+ M
' N9 I) C/ z$ u7 k- H; b
: V7 q( k! C  r. z/ ?/ [- a    我们的心,本像虚空那么空明浩瀚,那才是心灵的真相。情绪只是虚空漂浮的云彩,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积累的渣滓。而凡夫因看不清事实真相,始终纠缠在云彩中,将之作为虚空,作为心的本质。我们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虽然我们生活在同样的天空下,但各人心中的世界却如天地悬隔。如能突破我执,放弃对这片云彩的执著,凡夫心就失去了立足点,就能驱散遮蔽虚空的浮云,使生命回复清净无染的本来面目。
) J* W5 b: Q5 A+ p& b$ s4 _* N! b& K/ `$ w$ q/ ?
---摘自济群法师的《普贤行愿品观修原理》
; Q- U% Y/ Z: l9 F
9 H( C) H; }+ X. ?; B0 `3 C
鲜花(647) 鸡蛋(4)
发表于 2013-3-18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都是“我”惹的祸。" U. m0 s" z8 j  }; @, ?+ y
凡夫都不知道,我的身体不是我,而是我所。
鲜花(46) 鸡蛋(0)
发表于 2013-5-17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6) 鸡蛋(1)
发表于 2013-5-24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瞎扯
' @7 |" H) ~8 ?- @$ r
, a/ B+ d* h, _/ Z; ?既然无我,何必修佛?修佛所求者,其实更多
3 }) ]3 B: x( n7 V" s9 k8 @& q% f+ n
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那纯粹是狡辩而已。如果真无一物,闭嘴就是,何必去说: ^; Q. a+ T- `2 w5 l$ J  z

5 L! C# u/ G! `不就是为了主持的位子么,反正也没见人家推辞
老柳教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4 19:50 , Processed in 0.20036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