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大部分是小时候读的 (其它是我编的)。人名和一些细节记不大清了,也懒得去google,大家将就吧。0 v9 j8 t7 k% j, D5 p* `3 L) Q
5 z2 B2 `+ f) C- t4 S' R
1.楚王与晋战。楚国的兵大败,人马逃逸。就连楚王自己也坐着战车妈的妈我的姥姥地跑。车子颠簸,把楚王的一只鞋颠到了地上。楚王马上停下车,下去捡起来。手下的人就说了:“哎我说大王,咱国虽穷,一支鞋子还是买得起的。这么危难的关口,为什么冒着生命危险去捡鞋?” 楚王语重心长地说:“我并不是舍不得一支鞋。你看,本来呢,来的时候,是好端端的一对儿,我是实在不忍心只看到一支回去。” 手下的人听了,都想:“我们大王对一双破鞋都这么怜爱,何况对人呢?而我们又怎么忍心丢掉受伤的和年老的战友呢?”于是,楚兵虽然败了,队伍也没有乱。$ o6 d8 A( D/ N- G! {* M4 `3 W
8 Z, i' G4 o1 K7 V) y! M2.从前有个商人很富有。而他的邻居是一个朝里的高官。这个商人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了一片竹林,没事就自己赏玩。有一天邻居把他请到家里做客,宾主一起登上邻居家的高台乘凉。这个商人发现,高台上八面来风,确实很凉爽。但是只有一面,风吹不过来,那是因为自己家的竹林把风挡住了。当时邻居没有说什么,但商人看出来了。赶紧回家,吩咐人砍竹子。可转念想了想,马上又命令家人不要砍了。家人问为什么,他说:挡一面风,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如果我们砍掉竹子,说明我看穿了人家没有说出的心事。要知道搞政治的人最忌讳这个,说不定会有杀身之祸。所以不如装糊涂最好。 : c" e& H* Q* p7 g h! A" ~2 z3 D- d
, w" u; U3 [2 n( J
3.顾荣在洛阳的时候,到别人家搓饭。他觉得旁边的下人在上菜时,不住地舔嘴唇,就把自己那份BBQ的肉给他吃了。别人就笑他老土。顾荣说:天天给人端这个肉,却一辈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味儿,也太说不过去了吧?!后来晋室南渡,每到危急的时候,常有一人帮助顾荣。问他是谁,他说:端肉的!1 J; q1 r: F( k( P
+ l* B; g; I- X' N/ h/ V4。韩非子曾经讲过一个关于执法的故事:某位大王,睡觉时被子掉在了地上。当时管被子的小吏站那儿睡着了;管衣服的小吏怕大王感冒,就过去把被子给盖上了。大王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就把两个人都辱骂一顿。他这样解释:司被的失职,司衣的越职。3 p: }+ o6 J' L5 ]' \& k
曹操有一次也是这样。他曾告诫手下人:我睡觉时离我远点儿,撒癔症会杀人的。后来有一次,也是被子掉了,一个小吏就过来帮他盖上,曹操跳起来就把他杀了。然后说是做梦。手下人就再也不敢私自近曹操身了。当时杨修就说:魏公不在梦中,是你这倒霉蛋儿在梦中啊 。/ G. v6 M7 I; m6 J5 _! y& m
- s# e. @- t# y& N. {9 B: G
5。曹操小的时候,和袁绍一起去偷东西。晚上摸到人家院子里,一下被人发现了。两个人没命地跑,跑进山里,藏在了枣树从中。追他们的人点起了火把,越来越近。曹操从树丛中爬出来了,可是袁绍爬不出来,也是他不敢爬,因为枣树全是刺。曹操骂他半天,袁绍就是 怕刺。于是曹操冲着追的人大喊:丫在这儿呢!那些人马上朝着这边跑来。袁绍一见,噌的就出来了,也忘了枣树的刺了。可以以这个故事,评价曹操与袁绍的胆识。
# ]8 ~/ E$ z' A5 \ R( [1 J4 ~$ ^1 Q v7 y9 G8 c/ [ i/ w8 d
6。孔子刚刚从洛阳回来,他去拜见老子。给老子捎去一只烤鸭,老子说年老了嚼不动这个。孔子就拿回来了,坐在堂上,和老伴升官氏切吧切吧正在吃。儿子鲤一路小跑地进来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可了不得了我的老爷子,那个曾参呐,锄地把一棵苗除掉了,他老子上去就是 一个德合勒,翻过来又是一铁锨,把他打死了。孔子放下手中的鸭架子,悠悠地说:急什么呀你倒霉孩子,别急别急,不会死吧,可能只是休克。曾点的手是鼓瑟的,没那么大的劲儿。你先到东院儿尾生家去一趟,叫你二婶儿到他家东院儿再给借点儿醋来。然后你去曾参家,给他抹在伤口上,挺管用的,上 次伯牛得暗疮,就是这么治好的。孔鲤听了,屁颠儿屁颠儿走了。孔子又嘱咐他:完事赶紧回来,我好放心。说着又拿起鸭架子,转身问老伴儿:子夏那孩子眼睛怎么样了?要不也上点儿醋?你后半晌儿打牌时给他妈带个话儿,瞎么合眼的就别来上课了。赶明儿个让子贡给 他送份儿教材的拷贝。
, B' J) |' [3 H4 ^2 `第二天是新学期的开始。孔子已经知道曾参没事了。他告诉守门的公西华:我说赤儿啊,一会儿曾参来了,把着门儿,先别让丫进来。曾参果然一瘸一拐地来了。公西华就把他拦住了。曾参觉得很委屈,昨天吧,挨顿揍;今天吧,又不让进教室。过了好久,孔子才把他叫进去,问他 :你知道为什么不让你进来吗?曾参说:不知道。孔子说:你这孩子缺条chromosome. 我问问你,所谓孝之道是什么?曾参支吾着回答:跪以砖。孔子骂道:废物点心呐你,那是教之道,不是孝之道。孝之道是:笤帚嘎达什么的受就受了,让他消消气嘛!要是拿板儿砖棒槌打你,你可不能受着,你得撒丫子。他一时之怒,气在头上,难免糊涂,难道你也糊涂吗?他一铁锨拍死你,他 老了谁养着?你说说,你这是孝吗?傻呀你。行了,回家想想去。曾参唯唯连声地走了。
: R) ~4 @+ R4 b; m; m$ w2 H过了一会儿,曾皙来了。知道自己犯了错误,所以一言不发。孔子又语重心长地教育曾皙:孩子是你的,怎么能下那狠手。这么多年白跟着我了?西村儿那个老华家,人儿子也犯了错误,不小心用斧子把樱桃树给砍了,人家老爷子就没责备他。你想想,你还常说看不起西 村儿的人,人家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做到?曾皙低着头,嘟囔了一句:情况不一样吗!孔子一听就有点火了,有什么不一样?你那个破苗子值几个钱?比得了人家樱桃树? 樱桃好吃树难栽,小曲儿好唱口难开你没听说过?你不是说在济水里泡个澡然后唱着山歌儿回来吗?怎么把这个都忘啦?你倒是说说 ,又什么情况不同?曾皙也有点儿被孔子唠叨急了,抬起头,说:不一样就是不一样!老华家的孩子,丫当时手里还拿着斧子呢,他老子当然不敢打他!孔子听了,长叹一声:点,!球儿也
V( M/ Z! X& g$ A3 J3 ?! k5 m
2 u% S! v6 H+ U- a8 E' y9 N+ E! b7。且说苏秦在燕国时,与易王的母亲,也就是文侯夫人有染。燕王知道这件事,没有怪罪苏秦,反而对他更好。苏秦心里没底儿啊,这万一哪天一翻脸,脑袋就得搬家,得想个脱身之计。于是就对燕王说:“我呆在燕国,不能使燕强大,但是如果我到齐国作奸细,我的作用会更大” 燕王说最没脾气了,说:“只要先生高兴,咱们怎么着都行啊”。 於是苏秦假装犯了点儿小错误,好像寻求庇护似的,来到齐国。
0 N: W/ P) ]7 ^5 j% @8 \齐国很重用苏秦。他在此期间也作了很多故意让齐国劳民伤财的事。比如说,齐宣王死了,他劝说湣王厚葬以表明孝心,实际目的呢就是想把齐国吃干花净。后来呢,由于苏秦地位一天比一天高,齐国的大夫们多与苏秦争宠,于是有人就雇了刺客,把苏秦刺杀了。苏秦临死前对齐王说:“我不行了,您得为我报仇。怎么报呢?臣死以后,您把我的尸体车裂示众,并贴出告示:苏秦为燕作乱於齐,杀之者赏千金,这样,肯定能抓住杀我的人。” 说完苏秦就死了。於是齐王就按照他说的去做。果不出所料,杀苏秦的人自己出来了,一共四个。齐王亲自召见了他们。
5 ~6 J. g: r9 j) I; B' v齐王:苏老二是你们谁杀的? 7 F( d. }" ^ o6 T6 e% _" z4 t
四人:回大王,是我们四个一起杀的。 $ Q0 u4 }' G5 B j0 p4 A% J
齐王:哦,一起杀的?
, r) J" ]) d3 z7 n8 N四人:正是!
; m: k1 n7 j/ `齐王:那我问问你们,杀苏老二者,赏千金。这千金你们四个怎么个分法儿呢?
1 j4 p7 `. T0 V+ O( g n) M7 c四人:每人二百五! $ L: K% F8 U' @% C
齐王:哈哈哈!(回头吩咐武士)来呀,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 % Z; U: D9 [3 y! [
从此,我们有了二百五这个词。
/ y' i2 U; }+ t; ?6 j
9 l; b; F. ]! M" l敲这个故事时,想起了另一个,也敲下来,白送的:
; g6 H" O6 b% r% \$ }韩国注意到了秦国的日渐强大会给自己造成威胁,就派了个水利工程师郑国,到秦国劝说秦王修渠,以消耗他们的国力。秦王发觉了韩国的用意,就要杀死郑国。
3 K% j1 ~; G/ X8 n1 ^3 x l8 J7 O郑国:大王啊,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 _! ~' T6 S4 j$ w# Q, B0 Y2 O+ n
秦王: 但是科学可以被政治利用啊! 7 s4 F; C) p" o5 x `
郑国:这要看您怎么看待了。开始时臣虽然是用计,但是如果真的修渠,浪费秦一时的钱财人力,但可造福万世啊!
) E8 ]5 l4 M& ^7 M9 T于是秦王就真的派他修渠,修成后,灌溉良田万亩,秦国逐渐富强,于是命名该渠为郑国渠。 2 j% Y( X$ T9 M3 U
: X% K) F: e0 b1 _8 G+ b" V
8。武则天作皇帝时,曾经下令天下断屠。也就是说在那期间不能杀生,诸如蚊子臭虫什么的抓住也不能打死,得放别人脑袋上去。这个故事呢,涉及到两个人,我记不得名字了,就叫甲和乙吧(谁知道,请补充)。 ( S) I" y3 U+ M u/ |
这个甲呢,在断屠期间,老伴儿生了个胖小子。很高兴,怎么庆贺一下呢?就偷偷杀了只羊,然后请了几个最亲近的朋友,一起开了顿荤。要说这事也就过去了,可这几个朋友里面,偏偏有乙这个人。他呢,回家以后就写了一张奏折,偷偷呈给了武则天。第二天,早朝以后,武则天就把甲一个人留下了。 7 w8 ]/ u- i0 C+ A7 V3 M* f
武则天:(和颜悦色)嘻嘻,卿家呀,卿家呀,羊肉好吃吗? $ m# D; R% b' L% `
甲:(马上跪下,战抖)万岁,臣知罪!
F% j& k( L% q6 w. G: j( t/ d1 Q武则天:知何罪呀? 6 [3 {" Q0 b; d5 M# Z, J9 a3 t! \1 d; H
甲:昨日家里的生孩子,臣等庆贺了一下。 ' P6 K' N/ J1 p
武则天:公子诞辰,也是人之常情。我不罪你。
0 q" N& V: O4 S9 i1 y( u5 Z: {甲:(迷惑。。。)
3 U& O% I. u C: c. b1 c! k7 H武则天:(变脸)但你仍有一行罪,你可知?
; @/ j3 N4 ~- Y! R1 ?甲:这个。。。 6 ^( F+ l4 B: @" m
武则天:(从怀里掏出乙的奏折)我要怪你的是:交友不择人。。。。 1 W2 v5 c' N: A
我想,从此以后,这个甲对武后肯定死心塌地。 / ~( }% |6 ?- V4 B7 p u3 t% k3 j
9 }7 u J4 x K敲这个故事时,想起了另一个,也敲下来,白送的: 2 E. ^$ J% s9 b3 w# z; `
先主刘备时,成都天旱。于是就下了一道令:禁私酿。大概是酿酒会浪费很多水。这个令很严,当时如果发现老百姓家有酿酒的工具,诸如烧瓶,酵母什么的,也会抓去坐牢。法正不是很同意这样执法。有一天,法正陪着先主在大街上溜达。大街上人很多,法正忽然告诉先主:
& ^" u3 ] z6 o/ P) G法正:陛下,臣觉得这些人都应该抓起来!
# W9 r6 L- u1 N/ {刘备:为什么?他们犯什么罪了。
* f. w, e, j/ r$ M7 c) S$ u法正:他们罪可不小哇!淫乱! , E/ Q% i' L' q" L* v( v. T! M
刘备:瞎掰呢吧你?这么多人,怎么可能都犯淫乱罪!
& D+ \8 s( W: G$ J+ z# Y# y' R, z法正:他们还没做,但是他们都有工具呀! @- T! n1 Z3 e; l5 r4 D# k( B
刘备:(看了法正半天)孝直,兄弟真哏儿。。。
0 T7 P) m. s4 r. Q) r5 g+ G第二天,先主就放松了禁私酿的法律。7 [3 V4 k: A+ J7 G D
$ R3 |8 y1 e7 t; g Q4 Z; B$ i
9. 当年范蠡在勾践灭吴以后,觉得勾践只能公患难,不能同享福,就打起行李卷,带着西施,架船泛五湖去了。后来呢,他做起生意,发了大财,改名叫陶朱公,成了历代商人的祖先。$ J+ [/ D1 W7 f
且说这个陶朱公,膝下三子。第二个儿子继承了父业,到楚国去做生意。可巧赶上楚国严打,尤其是对投机倒把的犯罪行为。这老二就被抓起来了,而且判了死刑,被暂时压在大牢里。陶朱公听说以后,就对老大和老三说:“老二有难了,我准备派老三到楚国去一趟。钱咱们有的是,到那儿看看谁掌权,把他放倒就行了。”
1 l' S; R" C! c6 B l6 f- P& S老大听了,很不高兴,说:“这种事应该长子出面,为什么要老三去?“ 陶朱公说:“老三去保险,你去,恐怕很难把老二救回来,而且我也担心你!“ 老大一听,觉得不可思议,就坚持要去,最后弄到寻死觅活的。陶朱公无奈,就答应了。于是准备了很多金银珠宝,让老大带着。老大走了以后,陶朱公很是担心,就和西施念叨:“唉,恐怕他们两个都回不来了!”
6 u0 `8 f; o2 I5 h$ n& s! F老大来到郢都,拜见了太史令庄周,讲明来意,并将礼物送给他。庄周连夜进宫见楚王,对楚王说:“臣夜观天象,朝中应该大赫。” 楚王最信庄周的话了,第二天就贴出告示:大赫天下,所有牢中的罪犯都将无罪释放。老大听到这个消息,觉得是因为幸运赶上了大赫,而并不是庄周之力,就又来到庄周的家里,将礼物要了回去。庄周火了,心想:“丫这不是涮我呢吗?!“ 马上去见楚王,告诉楚王天象又变了,应行刑。第二天,所有准释放的罪犯都被处置了,其中包括陶朱公家的老三。老大痛不欲生,觉得也没脸回家,就自杀了。3 P9 F O8 F" l# q8 g) K
陶朱公听说以后,悲痛之余,向别人讲了自己当初的担忧:“长子出生时,家境还很贫寒,整个童时期,亲眼目睹了创业的艰辛,所以对钱看得很重;幼子从小丰衣足食,看钱如粪土,所以不会留恋钱的得失。“% f! M. ]( n4 H; q1 q
您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3 T0 ^7 X8 Y+ W/ P/ Q
1 }; d+ s2 d, {* f6 A4 \) Y: [
10. 刘伶好酒。曾经在圣诞之夜,赶着一辆鹿车,满载着美酒,边走边喝。让一个小童作助手,手里拿着一把铁锹,吩咐他:死了,就地把我埋了。后来苏轼曾经说过:礼教之中自有乐处,何必如此!这也是对他的行为的一种否定。不过苏轼生活在太平盛世,似乎没有切身体谅刘伶时代的社会现实。0 O6 r% o0 h+ u$ R( ?
且说有这么一天,刘伶脱光了衣服,又在屋里痛饮。外面来了一个儒生,进来劝说刘伶:这样不好的啦!哪像个读书人?真是斯文扫地。刘伶说:我露父母形体,我以天地为屋宇,以屋宇为衣服,先生您闲着没事,跑到我裤子里干什么?7 n4 I' f c/ e7 G& O
( J8 V9 ^0 G' k. R3 v
11.秦桧当国的时候,有个士人假冒了他的一封推荐信,到扬州太守那里求官。太守发现了他是假的,就把他抓住押去见秦桧. 秦桧见了,就真的封了他官。有人就问他为什么。秦桧说:“有胆敢假冒我的书信的,必非常人。如果不以一官束之,这样的能人就北走胡,南走越了。”" l' K+ r" X: G
$ r. ]% |8 a1 `5 m u9 T0 \
[ 本帖最后由 胖墩 于 2008-8-5 00:0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