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危机中美元为何走强 8 F; G$ X z0 U. l! F% P& H
2008年10月23日 07:38:13 来源:人民日报* e1 {/ |$ P) G$ f8 v4 s9 E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 t& ^2 a" A) {. e【Email推荐: 】 2 p2 I0 D! u( \; S
目前,美国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但作为美国金融强势地位象征的美元,却在此次危机中显示出特有的弹性。据美联储最新数据,自9月以来,美元对26种主要货币的贸易加权汇率上涨了8%。如果说在几个月前,专家们还在预测美元下跌还要走多远,现在则有观点认为,长达7年的美元下行之势已到了拐点。
+ V8 A, ^! I e7 L e4 o' p- e一国货币走强,通常是该国经济表现出色的体现,但美元近期走强则缘于其他国家经济的弱化,显示经济和金融困境并不是美国所独有的问题。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肯尼斯·鲁格夫认为,作为事实上的世界储备货币,美元实际上正受益于全球金融动荡的规模,虽然美国本身是金融动荡的源头。美国舆论称,这也许具有讽刺意味,但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危机发源国的货币起到了一种“营养滋补品”的作用。
# I& h" f1 G4 _& {- \2 v* e2 H0 h
在华盛顿彼得森经济研究所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美国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元近期走强显示美元暂时还无可替代。过去几个月,各国银行在通过正常渠道从银行间拆借资金基本陷于停滞状态后,争相增加美元储备。9月17日,雷曼兄弟破产导致全球股市天旋地转,外国投资者纷纷购买美国国债,将国债收益率几乎降到零。最新的数据显示,外国央行在过去4个星期里持有的美国国债增加了1000亿美元。这说明当所有金融体系都遭遇困境时,外国投资者无奈地发现,美元依然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即使这意味着考虑到通胀因素时他们的投资已处于实际亏损状态。
7 `' G: w7 m4 V' }8 a" I3 c
' B2 K, T3 j/ |) Q& n2 o& |过去7年来,欧元走强和美元下跌相伴,关于欧元崛起挑战美元地位的议论很多。到今年7月,两者汇率一度达到1∶1.6。美元贬值动摇了世界对美元的信心,许多国家央行开始考虑减持美元资产。然而,随着欧洲也成为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投资者纷纷回归美元。美林证券的经济学家帕特里斯认为,危机面前,许多投资者认为,由一个司机把舵的美国经济也许要比由多个司机把舵的欧洲经济要可预测得多。一位分析人士则形象地说,“这个世界充满病人,而美国则先于其他国家第一个求医问药并享受重症监护的待遇。美国最早生病,也会最早复苏”。
, r9 W# `. t' k# c2 Z$ Z- d) Y2 M4 d. y
美元升值有双重效应。美国政府正在筹集资金救市,而资金来源主要是出售给外国政府的债券,因此,美元升值将降低美国政府的筹资成本,美元升值也有利于抑制通胀。美元升值是近期以美元计价的石油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对担心通胀的央行特别是美联储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可有更大降息余地以刺激经济。同时,《华尔街日报》分析认为,由于许多美国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规划明年预算时以每桶105美元为参考,如果油价稳定在目前的每桶80美元上下,将相当于为美国经济提供了275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
7 H9 g- R$ a, | Q; i
~! L( f- E; f; s$ r- T美元走强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对美国出口的影响上。出口强劲增长是美国经济的主要引擎之一。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出口增幅年率达9%,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元贬值。美元走强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势必影响美国出口的竞争力,不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但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现在就断言美国出口增长将终结还为时尚早。尽管美元升值较快,但与本世纪初美元的价位相比,美元币值仍然很低。同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正以5%的年率增长,向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将继续支撑美国出口增长。
( ]1 S" f( t" m9 y" E, U; y" @# s3 R; k1 A% ^" h% R3 i( \
美元走强是昙花一现,还是像一些人所断言的那样已到了拐点?一些专家预言,美国巨额救市造成财政赤字剧增将对美元走势构成压力,这是导致美元弱化的一个长期因素。随着危机暂时平息,美元将继续恢复下行趋势。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最终影响目前并不清楚。美国的国债规模在GDP中的比例还处于适度状态。与财政赤字相比,经常账户赤字对美元的走势影响更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计显示,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近年有明显改善,其在GDP中的比例明年将从2006年的6%下降到3.3%,这显然是支持美元继续走强的因素。尽管美国经济学家对美元未来走势意见不一,但有一点是共识,即相对长期而言,美元走势取决于外国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兴趣。如何确保外国投资者的兴趣?这是美国面临的一个考验。(马小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