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One day of perceiving the deathless is better than a century without such experience 8 M" G* o [- T7 ~: i- L% b4 r* t
Though one should live a hundred years without seeing the Deathless State, yet better, indeed, is a single day's life of one who sees the Deathless State. u2 `& O+ F$ w2 K4 S5 z& k6 S, |+ V
^2 T! y6 V5 k$ d: j+ {
Ven. Nàrada, Dhammapada% q; N+ K( N( w0 L$ A" V$ Q
' _& _# N* H) A- w( A5 A
Ven. Kakkapalliye Anuruddha Thera 解释了以上的偈诵。, ?" d1 [* F" ?" E8 b) X) @
$ T1 Y0 U1 x2 @ [9 |/ S$ [3 ]% O
涅盘是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人能透过修习来体验涅盘。
& u- w3 m- K& t9 I
" d, t% o7 r2 A/ w" g, p8 D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妇女的地位很低,没有任何权益,假如她们在婚後不能诞下儿女,便会被社会鄙视。另一个影响女性地位的因素是家庭,若果她们来自富裕的家庭,处境会较好一些。贫穷家庭的妇女得不到社会的尊重。这首偈诵就是与一名贫穷和没有儿女的妇女有关,她的姓名是吉舍瞿昙弥 (Kisa Gotami)。, X5 n5 _8 c2 A, n; k6 m- k
9 J4 [( W8 _) z' b8 d
吉舍瞿昙弥来自贫穷的家庭,结婚後诞下一名儿子,因此获得社会的称赞,她亦以儿子为荣。她的地位依靠自己的儿子,但可惜儿子很年幼便去世了,她感到非常悲哀,整个人崩溃了,不能接受儿子死亡的事实。她抱着儿子的尸体,到处请人帮助。
! ]& R' K/ r4 y/ T
2 K. o9 W* m7 z0 _' n一位善心的人带领她前往见佛陀。佛陀说他会救她的儿子,她听到後感到很安慰,因为佛陀是唯一答应帮助她的人。佛陀说会给一些药物给她,吩咐她从没有亲人逝世的家中取一些芥子,这就能救活她的儿子。芥子是古印度常用的香料,很容易找到。她所到的每家人都不能符合佛陀提出的条件,她明白到死亡不仅发生在儿子身上,死亡对所有人都是平常的事情。她回去见佛陀,佛陀问她有否找到芥子,她回答找不到。佛陀向她说法,她听完後决定出家为比丘尼。, O4 f. W. O6 ~! W( B& c1 U S
; k3 \0 ^- ^' \8 X8 v吉舍瞿昙弥在比丘尼的寺院生活,负责打扫寺院和整理油灯的工作。在燃点油灯时,她凝视着灯火,发觉灯火的燃亮和息灭,心随即集中起来,佛陀在这时出现。佛陀对她说出了以上的偈诵,让她明白到佛法的真谛。! |, `$ |2 q' D8 F4 t0 z8 r$ }
! t. ^! i* w8 \* _
人的生命长短不一,就如树上的果子在不同时候成熟和跌落地上,又或在成熟前已掉落。生命是不确定的,但死亡则是肯定的。(life is uncertain, death is certain.) 人们惧怕死亡,也忌讳与联系到死亡的事物,如中国人就不喜欢「四」,因为它与「死」同音。尽管人们尝试忘记死亡,但死亡是人生必经的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