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66|回复: 4

[学书论画]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之一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5-4-26 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5-4-26 05:53 编辑
% e5 H8 ]4 l7 z( R) D. a) r/ R9 V' u: B
       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之一 , n9 W' n* M$ M; ]1 c

3 p% g) Z5 U+ R3 g      一: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之一梁启超认为: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他说:“美术一种要素是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我赞成梁启超先生的意见。2 ~9 I8 {0 `* }( C7 `
- B) m* W& K  m! ~/ Z
        二: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汉字之美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卫恒《四体书势》说:“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汉字有六义:曰指事,曰象形,曰形声,曰会意,曰转注,曰假借。汉字的创造、使用、演变、发展和无穷组合,造就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流光溢彩,造就了五千年一以贯之的中华文明。一部中国书法史,是一部汉字的演化发展史,也是一部形象的中国文化史。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基础和缩影。
# y# H- e% H0 ~) t
0 X. C2 q6 ~, K" d2 I  e8 i! {- e       三:汉字和书法,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而书法和汉字之美,又都根源于自然之美。且看孙过庭之滔滔宏论:“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再以真、草、隶、篆为例。
: X8 \' b# T/ q- U( D- K) g
8 I& o: v9 I* q3 }        四:真书之美古人《字势》有云:“日处君而盈其度,月执臣而亏其旁;云(yí)而上布,星离离以舒光;禾卉苯(běnzǔn)以垂颖,山岳峨嵯而连冈;虫跂(qǐ)跂其若动,鸟似飞而未扬。观其错笔缀墨,用心精专;势和体均,发止无间。或守正循检,矩折规旋;或方员靡则,因事制权。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矫然特出,若龙腾于川;森尔下颓,若雨坠于天。或引笔奋力,若鸿雁高飞,邈邈翩翩;或纵肆阿那,若流苏悬羽,靡靡绵绵。是故远而望之,若翔风厉水,清波漪涟;就而察之,有若自然。”真书之美,是正大光明、仪态万方的包容之美。+ [0 Z$ X5 C1 p& q  ^

/ [4 Q* ~5 X7 g( O/ @9 c       五:草书之美崔瑗《草书势》有云:“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员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崎。竦企鸟跱(xiè),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未驰。或(zhǐ)(zhǔ)点(niǎn),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畜怒怫郁,放逸生奇。或凌邃惴栗,若据槁临危。旁点邪附,似蜩螗(tiáotánɡ)挶(jū)枝。绝笔收势,馀綖(yán)纠结。若杜伯揵(qián)毒缘巇(xī);螣(ténɡ)蛇赴穴,头没尾垂。是故远而望之,(cuī)焉若沮岑崩崖;就而察之,一画不可移。”草书之美,是灵动流畅、千姿百态的变化之美。9 {/ h5 u1 W7 x; S; P$ t

2 M' p: a. J) w0 K       六:隶书之美古人《隶势》有云:“或穹隆恢廓,或栉比针列,或砥平绳直,或(wān)蜒胶戾,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奋笔轻举,离而不绝。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若钟簴(jù)设张,庭燎飞烟。崭岩(jié)嵯,高下属连。似崇台重宇,增云冠山。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谲诡,不可胜原。”隶书之美,是厚重凝聚、庄严典雅的宁静之美。
) a, z0 T& Y3 {3 o3 c: t3 @
4 a2 V( R$ O6 @; O8 |  e) J       七:篆书之美蔡邕《篆势》有云:“或龟文针列,栉比龙鳞;纾体放尾,长短复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焚缊;扬波振(piě),鹰跱鸟震;延颈胁翼,势似凌云。或轻笔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水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员;若行若飞,跂跂翾(xuān)翾。远而望之,象鸿鹄群游,络绎迁延;迫而视之,端际不可得见,指(huī)不可胜原。”篆书之美,是奇正相生、逶迤盘旋的活力之美。3 m1 N1 e7 p# V6 J" v
- e! T/ U: T3 |7 S. l
       八:书法极美,亦极难,所谓“二十年学画,三十年学书,人书俱老”怀素《论书帖》云:“为其山不高,地亦无灵;为其泉不深,水亦不清;为其书不精,亦无令名,后来足可深戒。”自肺腑中道出了书法之难。书法之难,难在文化积累上。文化是书法的根脉和源泉。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黄庭坚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圣哲之学,书乃可贵。”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先贤们的这些经验之谈,实质讲的都是文化,是学书者的深根固本之道,不可等闲视之。故稚子学书,虽形可逼真,然不可以文化论。正如一位西哲所说:“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书道精微宏大,但归根结底以文化为本源,学者不可不识。
* a0 o( S. k1 P0 H# i& v! i& n
7 @1 t  P! F) B* b7 g! [) W# v        九:中国书法五千年,高峰连绵,群星灿烂有论者认为,从书法大的发展阶段来分析,唐以前始艮终乾,南宋以后始巽终坤。这个意见值得重视。就书风而言,大体上是不错的。唐以前的书风高古苍健,南宋以后清雅秀隽,正所谓“古质而今妍”。我国古代书家,芝(张芝)动、繇(钟繇)静,羲(王羲之)神、献(王献之)韵,旭(张旭)狂、素(怀素)畅,欧(欧阳询)峻、虞(虞世南)和,颜(颜真卿)筋、柳(柳公权)骨,苏(苏东坡)厚、黄(黄庭坚)奇,褚(褚遂良)伟、米(米芾)隽,等等,其风格虽各个不同,其本质则各个相似,唯美而已。林散之先生《题画》诗有云:“有法兼无法,今人认古人。若能寻造化,笔墨自通神。”画如此,书亦然。而从书法品位来区分,又大体可以分为情趣、境界、气象三种情形。
4 `, f$ N: n% a" e2 L# B* H
$ |' U$ g& O4 `# c; P7 ?/ {8 j       十:情趣品位所谓“形其哀乐,达其情性”。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谈到张旭的草书时说:“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韩愈此论,不但恰当地品评了张旭,而且为书法的情趣品位作了最好的注解。孙过庭论王羲之说:“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书谱》)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是“兴来得意无真草”的情趣极品。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这是很值得深思的。
4 I) ^9 O+ d$ h5 ~
- Q" ?5 B# b) L# ^( s, X: u       十一:境界品位颜鲁公出身名门,一生正气浩然。他的《祭侄季明文》,雄浑之气、忠义之风布满尺幅,写就了伤亲哀思奔涌、忧国情怀激荡的高尚境界。林则徐是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也是有重要影响的书法家。林则徐的人生轨迹与笔墨情怀高度统一。他的字沉静端庄,刚柔相济,有正人执法、面折廷争之风,有君子藏器、忠直博学之气。林则徐所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名联,直抒钢铁意志、博大胸襟,开拓千古境界,泽被后人,影响深远。7 a4 C0 h( u+ g* ^. C2 ~% k
. t. P' k3 P7 j  s$ X% R
        十二:气象品位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太白纯以气象胜。太白不独其诗,其字亦然。被认为太白真迹的《上阳台帖》:“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虽然只有十六个字,然而它所造成的奇绝气象,却足以雄冠古今。再以米芾为例。米芾自许:“善书者只得一笔,我独有四面。”米芾之书八面出锋,纵横挥泼,有时如群峰耸峙,有时似骏马奔腾。读米芾,固然可以从情趣上入,在境界上寻,但终究非气象不能解。再以毛泽东为例。毛泽东是伟大的战略家、革命家、理论家、政治家,也是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毛泽东青年时期就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他的一生波澜壮阔,气壮山河,他诗如其人、书如其人,更是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宏大文化气象。
6 [1 o! r; f0 g
  R- v$ d4 g; j3 p4 B6 i; |       十三:情趣品位、境界品位、气象品位三者之间,有区别,有联系,有贯通,并未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书法作品,有独擅其一的,有两者兼得的,也有三者皆备的。但不管哪一种情形,都不可缺少一个“真”字。有真性情,才有真情趣;有真修养,才有真境界;有真襟怀,才有真气象。中华民族正处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真情趣、真境界、真气象的伟大时代。当代书家应当自觉意识到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不懈怠、不浮躁、不媚俗,坚忍不拔,勇于创新,努力开拓和培育适应时代要求,符合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高尚精神文化追求,充分体现大国风范的一代新书风。
4 C- a% Y. x6 n# d
0 P3 z) m4 a$ C9 T4 M4 @1 r! n6 u
       书法,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艺术,古老悠久而生机勃勃。只有含蓄隽永、机敏睿智的炎黄子孙,才能将这独具特色的方块字演绎的如此风姿俊秀。书法最能体现出个人休养、个性魅力和时代精神。
$ h9 x, B' [# ?" ^1 j. w8 p4 e5 T. p3 P
  中国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几经沧桑流转有序。通过那些各具特色的名字题跋和历代印记,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它们极富传奇的身世与经历。那些历史的收藏家、鉴赏家留下的迹痕,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和作品本身融为一体……十卷个性鲜明的书法名帖,记录着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的心路历程。/ \$ L5 n' T& B7 r6 T& @" b
$ L# ?! ?# N2 Z* K2 k8 V6 f/ S6 K
  名帖之冠:皇家三希堂法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_- U! N4 k- E% q. T
3 i8 _, p6 q0 W! t: k+ v
  三希宝帖是现存最为古老的法书真迹,为历代奉为无上至宝、法书鼻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神品。公元1746年,乾隆帝得到《伯远帖》后,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藏于养心殿,合称为“三希宝帖”,并御书“三希堂”匾额。《三希宝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法书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三希宝帖》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内,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 t* s% H' \

' T6 k- _( B, @5 o3 `) s  M" Y  《快雪时晴帖》是“书圣”王羲之当今存世的唯一书法精品真迹。纵23cm;横14.8cm,行书四行,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书札,其内容是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7 C( c4 M1 f( x; N2 m7 V8 b
8 j) C1 V: ]0 i
  不少人认为《快雪时晴帖》仅次于他所书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又一件行书代表作。赵孟俯、刘赓、护都沓儿、刘承禧、王稚登、文震亨、吴廷、梁诗正等人的跋语中都表示惊羡和赞叹。乾隆一生酷爱书法,刻意搜求历代书法名品,综百氏而集其成,追二王而得其粹。他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又说:“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全书二十八字,字字珠玑,誉为“二十八骊珠”。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
* Z) t  _: z  \( h5 V' N& t9 s0 q* W9 r
  根据此帖附页的诸多题跋款识、收藏印章以及有关书籍录载,《快雪时晴帖》曾经宋宣和内府,宋时入米芾“宝晋斋”,元代又入御府,上有赵孟俯题跋。明时为朱成国、王稚登,清冯铨所有,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入内府。1949年,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败北,退踞台湾时除带走了大量黄金以外,还有2972箱南迁文物中的精品。这部分却是故宫博物院文物中的精品,如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翠玉白菜、玉香炉、玉荷叶形笔洗等,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如今“三希”《伯远帖》、《中秋帖》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唯独“一希”《快雪时晴帖》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希”尚未聚首,国人深引为憾。4 Y; M; @# }# F7 h* G
$ _7 g: \( l! g  J# y& F! q
  王献之是东晋大书家,字子敬,山东临沂人。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书史上一直把他父子二人并称为“二王”。
7 o+ l0 c" J- ?: \9 f& A7 e3 D
6 T+ q, E5 n% G! w: [  o  王献之的《中秋帖》是《宝晋斋法帖》、《十二月割帖》的不完全临本,原帖在“中秋”之前还有“十二月割至不”六字。帖用竹料纸书写,这种纸东晋时尚制造不出,约到北宋时方出现。从行笔中可知,所用毛笔是柔软的无心笔,而晋朝使用的是有心硬笔,吸水性较差,笔的提、按、转折往往不能灵活自如,常出贼毫,如此帖那种丰润圆熟、线条连贯、行气贯通、潇洒飘逸的效果是写不出来的。清吴升《大观录》云:“此迹书法古厚,黑采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据当代书画鉴定家研究,大多认为是宋米芾所临,故同样宝贵。
. o0 O6 P  r: H1 V- P% Q% w9 E* K9 V! N1 [' B# T3 ]
  卷前引首清高宗弘历行书题“至宝”两字。前隔水乾隆御题一段。帖正文右上乾隆御题签“晋王献之中秋帖”一行。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其中附乾隆帝、丁观鹏绘画各一段。卷前后及隔水钤有宋北京“宣和”内府、南宋内府,明项元汴、吴廷,清内府等鉴藏印。
- ]9 Y  d/ i% j) Q5 E; u8 X1 ^' k8 \% J7 S  e
  此帖曾经宋代宣和、绍兴内府,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民国时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建国前和王珣《伯远帖》一起被典当于香港一家外国银行。1951年底,典当期将满时,国外有人意图购获,周恩来总理闻讯,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购回,入藏故宫博物院。
5 W$ ^) _* O  j; q
# ~5 W0 B$ |/ I7 `9 e/ f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
. f* {( z- D' t
3 R2 P3 K8 ?/ }: y  《伯远帖》王珣是问候亲友疾病的一封信札,墨迹纸本。5行共47字,纵25厘米,横17厘米。此帖同王羲之《快雪时晴》、王献之《中秋帖》为清乾隆帝“三希”之一。然《快雪时晴》为摹本,《中秋帖》为临本,唯此帖为王珣的真迹,是晋人墨迹中最可信、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法书珍品。历来为后世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视为瑰宝。其纸墨精良,至今依然古色照人,更加珍贵。因此,它为研究晋代书法以及该时期笔、墨、纸张提供了可靠资料。
! t* g' _5 t% L+ k. n$ @
: d$ R9 p# ~4 l  王珣,字元琳,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所以史称“三代以能书称,家范世学,洵之草圣,亦有传焉”。
( _0 ]7 c2 y" e; v; S  E+ x4 d! S( ]- |3 M! k) D4 N, d4 ^; a# }5 X
  王羲之作为“书圣”,垂范百代。但他的书作只以临本、摹本和刻本的形式流传,没有一件真迹传世。王氏家族世代擅书,名家辈出,然命运亦大抵相同。唯羲之族侄王珣有此短笺留在人间,实在是不幸中的大幸。人们可以从中窥见“二王”行草书使转用笔的精微之处,这是刻帖和双勾填墨摹本所无法传达的。
8 W  |- I  z9 K' G4 Y/ j8 j
% K* r$ R! S' g( \  n5 H$ h3 {                                Z$ e( n3 U, x. p3 x
        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祝允明《草书诗帖》。4 N2 m# A, c, t% E
  所谓“书为心画”,书法是表现人的心态的艺术。理性和非理性倾向皆可造就艺术杰作。《自叙帖》即是一种“进入癫狂状态的创造美、人性美的淋漓尽致的表现”,昂扬激越,生机勃勃,充满激情和想象力。唐任华有诗描绘了怀素作书场面:“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盘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之后始颠狂。”草书最能表现书家心境,而“醉书”更将个性、意气和不可遏止的激情,连绵不绝地任笔流淌,超然自得。怀素酒酣兴发,进入“忘我”之境,又将“自我”化入笔锋,尽情释放,于潜意识功能作用中,达到如得“神助”的意外效果:“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真可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明代安岐谓此帖:“墨气纸色精彩动人,其中纵横变化发于毫端,奥妙绝伦有不可形容之势。”
5 y) j" E( ]  H! \( k2 d: ]: J3 `3 V' l5 U' |
  中华第一美帖:米芾《蜀素帖》
/ t  W3 ]# D# |
  s: j" E% S2 Y# B; ]8 S: m& z8 ]  米芾《蜀素帖》,亦称《拟古诗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该贴为墨迹绢本,行书。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书于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米芾三十八岁时,共书自作各体诗八首,计71行658字,署黻款。
: }# @% {# l" k, S
9 {9 {/ H' g' B, }  北宋时,蜀地(四川)生产一种质地精良的本色绢,称为蜀素。有个叫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只在卷尾写了几句话,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以遗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一直到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米芾三十八岁时,米芾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他在上面题了自作五七言八首诗,这就是《蜀素帖》。此卷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此卷明代归项元汴、董其昌、吴廷等著名收藏家珍藏,清代落入高士奇、王鸿绪、傅恒之手,后入清内府,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5 _+ S& z8 X$ y0 \
% U2 b* W) B" |% o# n4 ?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所以清高士奇曾题诗盛赞此帖:“蜀缣织素鸟丝界,米颠书迈欧虞派。出入魏晋酝天真,风樯阵马绝痛快”。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e' h( w3 c/ _& R

. y+ z6 H, ]5 \2 Z  天下一人绝世墨宝: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 d7 J# p! S/ t1 Q! Y
' r( y* k5 H& j4 U/ i% p' f  M; T
  《草书千字文》是难得一见的徽宗草书长卷,以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伯仲难分。此卷为纸本,草书,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为描金云龙,长 3丈,无一接缝。云龙纹生动规整,犹留唐人遗韵,对研究宋代造纸技术弥足珍贵。5 B; o$ Y! @, X4 x" ?5 ^1 z

+ P, y8 h- e' ~6 U. }! r  赵佶(1082~1135)是北宋第8代皇帝,在位 25年。赵佶的草书深受怀素影响,气势雄健。公元1122年,宋徽宗赵佶书写本卷草书千字文。这卷狂草千字文,其法出自怀素狂草一派,全长数丈,一气呵成,毫无倦笔,颇为壮观。明末清初学者孙承泽在《庚子销夏录》中指出:“徽宗千文,书法怀素。”当代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云:“此卷草书怪怪奇奇,大大小小。有的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有的或连或绝,如花乱飞;有的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有的如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卷后落款的宣和壬寅年,正值赵佶年届四十。此作为其盛年书写的成熟之作。0 T9 I0 F; R- t% y( r

( O- p3 o" D- X( f" M8 }7 E3 k  此卷自宋宣和年间历经金昌明内府,转入南宋权相贾似道,明晋府,项元汴,清梁清标等诸家遞藏,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_! ?* ^2 I. Q8 P" @6 r. m/ z
1 v5 b; h7 o9 D
  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元代书法宗师楷书奇珍赵孟頫书苏轼《前后赤壁赋》
( l+ i* U9 a  U8 r( E4 z5 j0 X+ T! D  S0 X% k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不朽名篇,中国书法史上有许多传世名帖,两者若能合一,更显弥足珍贵。赵孟頫书苏轼《赤壁赋》便是这样一件难得佳作。赵孟頫博学多才,学识过人,诗文、书画、音律均善,亦旁通佛学,明何良俊誉之为“上万五百年,纵横一万里”的人物。一位是宋代文坛翘楚,一位是元代书法宗师,两人跨越二百余年在这卷千古名帖中神思交触。该帖用笔圆润遒劲,尽得魏晋风流;与苏轼文章意境妙然天成,珠联璧合。
9 J$ r" Q4 A% ~  q: H1 L% g% j1 x! T7 r! Z; Y4 Y
客观地评价,赵孟頫书风能笼罩于元、明、清诸代,首先应归功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归功于其对传统的精确阐释。当代姜澄清先生的评价较为精当:“书法至赵孟頫才最终确立了‘婉约’的地位。而赵书的出现,是与时代潮流相感应的,并不偶然。”
# x- X0 i5 k) N6 w" j
+ b4 a5 Q5 g* a" p1 T! m- C  明代奇才草书绝品:明代奇才草书绝品祝允明《草书诗帖》. \0 c0 c2 S, [5 i) k; l- y
. C1 j3 @& L+ K0 v* |* j( \$ B! e
  在明代的文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才子”中,祝允明被世人公认最具文人特质。《草书古诗帖》便是祝允明晚年竭平生感悟所书,书曹植《乐府》四首,是祝氏草书杰作。此帖得欧体之骨、颜体之雄、褚字之秀、虞字之腴,加之其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些帖风骨烂漫天真纵逸,是唐宋以后难得一见的草书极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纸本,纵三六点一厘米,横一一四七点五厘米。
60d8e401763231126edb111a12.jpg
23797716_1.jpg
23797716_2.jpg
23797716_3.jpg
23797716_4.jpg
23797716_5.jpg
23797716_6.jpg
23797716_7.jpg
老柳教车
鲜花(52) 鸡蛋(32)
发表于 2015-6-29 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棒,敬谢齐山老弟分享!您今年还搬迁到埃德蒙顿吗?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9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5-6-29 11:24 编辑
! l& D! p& C- p  S3 v. u: O
Lison67 发表于 2015-6-29 06:18; U1 M- X1 m2 o8 l. l8 O- ?8 Q' A
真棒,敬谢齐山老弟分享!您今年还搬迁到埃德蒙顿吗?
6 G/ o  L6 a/ i/ F3 ?
: K* ?1 z9 A4 y: z( s2 n; ^4 X) u
您太客气了!
* N. m. D9 u0 v2 ~  m0 k3 b) Z搬迁不可能,视情拜访您!
鲜花(46) 鸡蛋(0)
发表于 2015-7-1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鲜花(67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15 12:45 , Processed in 0.196317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