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4) 鸡蛋( 0)
|
从前有一个和尚,他对自己的头脑、学问、智慧非常的自信,
1 \6 y9 Q1 e+ u8 |他人很聪明,当然他愿意跟聪明人打交道,那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c2 e' S, \3 _0 ^
情,他的知识渊博,但是当他遇到那些学识浅薄、思维混乱、说- X- T4 R8 I8 {# P2 h5 E) d
话纠缠不清的师兄师弟时,他就很不耐烦,有时候还会大发脾气,
3 l+ b% i+ A1 V- @, C6 n说他们怎么还不明白啊,脑子怎么跟猪一样。老法师为此批评他! ~, q& M+ T9 S' | M' x5 d. n
很多次,他嘴巴上认错,可是一遇到类似的情况,他就忍不住要
/ U1 g: A, h9 K; X% z( S. e. P发脾气,有一天他上山打柴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和# i# @, R. f8 g$ ?8 _. K
态度。, Q3 E$ p( S, ~; X6 V8 q
有一天,他打柴特别的多,心情也特别的好,回去的路上,
( _! ^& d3 [; ]4 R* O他累了,他就在小溪边喝点水,洗把脸,这个时候一只小猴子过7 _3 t0 n0 \4 u; w) R' X
来了,这只猴子经常到这里来玩,久而久之,跟这位和尚成了非0 ]9 G& }; L! K% s6 O
常好的朋友,但这位和尚想洗把汗水,但他的毛巾还挂在柴担很7 S2 E( X5 Q8 e+ f0 T0 _1 M
远的地方,他很累,就指着柴担说:小猴,帮我拿过来。小猴子
4 ]2 ]- Z* _: Y2 ?5 O3 j% {很开心,快速跳过去从柴担上拿来一根柴火,跑过来给他。这个
! ? M6 w: ~+ @- B和尚觉得非常有趣,他又让小猴子去拿毛巾,手比划这方方的,
$ F) D" K* r) ?( q4 Q嘴巴里说:毛巾,毛巾,小猴子又窜过去拿来一根木柴给他。和& ^ @- B) a0 G9 y5 G
尚笑得更开心了,这次他拿块石头丢到柴担上去,告诉小猴子说:
/ N5 @/ E+ n: \/ E* A我要你拿的就是这块石头,接下来呢,小猴子又跑过去,拿回来% ]) G' }/ Z5 b. F) ^
的还是木柴,而且是非常得意的样子,好像在说,你看,我多能9 h* H' ^0 j& V5 U! C5 r& I# z1 I7 _% H
干啊,都帮你拿了三次过来了。看着这只小猴一副得意的样子,
& p/ x+ S9 T' _8 Y8 v. S这个和尚笑得前仰后合的,回来之后和尚就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方
! s6 Y1 U* P3 I' f丈。' R& d) N2 ~7 u. e9 Z9 A; x; e
方丈问他:你跟师弟们讲道理,他们听不明白,你为什么会
& S( a6 Q0 R" K; l发脾气?但是小猴子听不明白,你还要觉得很开心呢?怎么不发' U8 v, K2 X. x% v# C
脾气啊?这个和尚说:方丈,小猴子听不懂,很正常啊,因为它
) w& }8 |. t* U4 `+ l. ?" Z) O是猴子,可师弟他们是人啊,他们不应该听不懂我说的道理啊。
+ x4 n) J/ Q$ r" c0 G方丈说:应该?什么叫应该啊?首先每个人天生的悟性不同,悟9 H0 u! `0 f/ G' k: M
第六十六个故事 ) P( K6 S+ R1 I, q L W
第六十六个故事0 \8 S: Q; s7 ~/ {- t/ S$ d# g7 f
性好的人他们有这个优点,悟性差的人,你也不能说这是他们的6 L) Q/ b* @, i* b s
过错,就算是悟性相同,后天所处的环境不一 样,人也是不同的。
4 N) Y7 P: f4 S! I7 a+ Y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人并不是他们的功劳,出生在种田打铁人家的' h3 x& ~) o, K @. V
人也不是他们的过错啊。就算是环境一样,你遇到的师父也不一8 k( P H" Q' s* P3 m2 \1 e3 m
样啊,遇到一灯和尚,那也并不是你的功劳啊,遇到酒肉和尚,
* Q! L0 N* B8 D) J也未必是你的过错啊,人与人有这么多的差异,你凭什么说谁应
+ e" I* E* l% A, \该能,谁不能啊?这个方丈讲话很厉害的,和尚听到 这里,低着
/ Y* w! ?- C3 p, ]8 L6 I, I( f头不说话了。$ V6 Y- A7 k$ S* D5 o5 q U
方丈接着说:更何况天道无常,人世无常,今天他比你差," x2 _! g$ Y, K9 u- _& `; m
你可以看不起他,如果他明天比你强了呢?那个时候他再来看不4 j2 @. ?# E! o9 P0 T
起你,你的心里又作如何感受呢?小和尚忏愧地说:师父,我知
( z0 E+ b1 C- W- e; |道自己错了。方丈摇头说:不,不,其实你最大的错并不在于此啊。
}3 k# k/ _* E2 v% N+ o和尚睁大眼睛说:方丈,那我到底错在哪里啊?方丈说:错在你0 `* S& y1 _2 Z# a' u/ n
没有学着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想别人。和尚突然觉得似
" I1 P0 e+ M! i' n/ s- Q乎领会到一些什么东西,连忙磕头说:请师父慈悲教我。方丈微
4 A8 M u) K9 {+ |- C/ r笑着说:你仔细想一想,同样是不理解你的意思,为什么你对师2 s; s. G. h# i8 T5 [7 S; h
弟就这么发怒?而对小猴子,你却开怀大笑?他们其实是相同的,! q$ c. X: C% z- n& _( F$ h9 Z' N
而变化的只不过是你自己的心啊。所以,问题并不是出在他们的 ?& C' s6 N# n9 X
身上,而是出在你的身上,你不对小猴发怒,因为你是人,它是猴,
- |# `/ W H0 k( X8 U/ `) p你比它的智慧高得多,因此你就可以包容它的错误,而你的师弟0 P, I7 p# N3 n" I+ E) g
他们是人,你也是人,你的智慧跟他们是同一个档次,你就包容, D" \4 i/ C/ S. |1 M' u
不了他们的错误,如果是佛呢?佛看见师弟们的错误,佛菩萨会) [) v7 l0 P9 m+ S8 j& C
发怒吗?佛菩萨当然不会,因为佛的智慧能够包容一切啊。方丈; ]7 O% ?7 u( @0 W6 X
继续说:你最大的错误在于你没有试着用佛的心和佛的眼光去观
a4 [9 k9 ~% Q" _) B. a3 V( N4 U察世人,用佛的慈悲去怜悯众生,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他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