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2) 鸡蛋( 0)
|
; b! x, h3 |9 l7 I! {, W d( ?
# S# B8 P4 @2 H! g" R3 q5 A* e
0 s1 q1 F! g5 q- d! X$ E4 B5 ^
利益自己是小乘,利益众生是大乘。那大乘小乘是不是有矛盾呢?大乘佛法的利益自己,强调绝对不能伤害任何一个众生,但是为了他人,为了众生可以开许,但是要具有观察能力,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对众生要利大弊小。4 t9 K, m9 m2 d( o, Y
4 Q9 R& ^- S0 s" C+ g- j, I: L* s" W. I
* Q4 q* }/ t. J
% |; U" |5 |9 r# e( B1 [
" u+ q/ }5 r, H' i
为什么大乘佛法,身三种恶业,语四种恶业,都有开许的时候,而意三种恶业没有允许的时候?身和语的恶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许呢?
" Z, K5 w4 ?- R! e- n' R' |, H5 D! P1 m
7 G/ M* V6 u8 a0 f1 a 5 s: X5 t2 m9 R6 b+ n
6 S" |/ W1 \/ t8 L& k8 g$ d: d
( c7 Z1 I' ?' j. j) |! g) q 第一,不为自己,只为他人;第二,利大弊小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可以做。
* N* n$ @ s$ x# U# T0 `5 h! y: W9 P: W5 e, E3 r; `) e" N8 {) a, V
, J! o' }5 g" m' h1 |
9 _, V" |% h/ a( T; f
' A/ Q5 T- t2 o. h3 A* i8 z4 [0 `- o+ N+ ]# F4 Q- A& l
所谓世间有仇必报的观念,在佛法里,尤其在大乘佛法里是不可以有的,也是不能存在的。2 o; j; \8 |1 d7 R1 X6 N6 u3 J
9 n t5 S+ ?- ^4 J1 q. S& x
# \- l; t- T4 G& R2 }; E0 o* `
/ y& H. z# Z8 s* y- `
, R' c3 N. O: l; u, I( p
% T a# Y7 [- f: d5 n ? 作为一名发菩提心的人,如果还心怀报仇雪恨的想法,就不是大乘修行人,不是发菩提心的人,大乘修行人不可以有这种想法,也不能有这种做法,这种仇人的意识都是不应该存在的。1 e3 u! S/ y" c$ M' y
) J+ m# J0 C4 J( W
6 |9 r- {) ?7 s, _6 o9 }
6 q$ n4 F0 T3 o% b4 E
+ L# y0 F/ `3 b3 ?! C3 X( J Z$ t! W# E6 |5 X& A" g! X
至于世间人的知恩图报的观念,不过是一些做人的规则。他人帮助过自己,利益过自己,定会没齿难忘,日后有能力时,必有所报。而在佛法里,尤其是大乘佛法里,不但要知恩报恩,还要对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甚至对伤害过自己的仇人也要施与帮助,也要给予利益。 7 h& h2 Y, ^* d' @$ C& ^2 c
% B( E- W* Z, c- g1 M9 m& \( R+ p
% ^, d; ?& m* G; G$ R& m8 D
( ]/ A7 S, O# F4 X/ o8 J4 Q7 S8 {
( T4 A' @; r: q: k# I0 V A+ P- Y 世间的知恩图报是有条件的,你帮助了我,我才会帮助你;你利益了我,我才会利益你;你恭敬了我,我就恭敬你;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是世间的做人原则。& p# I& s# I% u1 W9 Y+ m2 P
7 `9 t- \. ?) B1 w
. ]: Z3 f- O, w1 Y* ]/ ^. { " F. c6 D8 [* H* o* R( B5 w# Q
# w3 {1 B, o8 g& o5 \- @) e$ H H5 Q
在佛法里,他人的恩德肯定要记住,要报恩;甚至对没有帮助过自己,没有利益过自己,对自己没有恩德的人,也要无条件地帮助,这是二者的区别。* k5 o9 ?7 J0 E2 h5 K
. o9 k' j! U/ |2 G9 A& n2 S
) N7 S( G% ^* Q: Y6 A" `' ~2 }" F
9 m" _& P; D- h& l, Z0 t9 U( ~5 e& n* A0 y: S
5 P- |" I0 D& g3 x7 l% G 世间有条件,出世间没有条件。无条件的帮助、利益他人,包括对伤害过自己的,所谓的仇人也要包容、利益、帮助,跟恩人同样看待。
1 ~" Y' u) c5 g2 c
S- {) V7 [2 L2 F
% |" ^( C8 a! n ) d. E" |( C4 V' h
; W" S4 s) }5 K
8 L4 E6 T( o6 ~/ s( y" c7 y ——摘自达真堪布《修心七要》讲记16
0 m: |" _' v6 [$ ]5 @" Q- T1 H4 F/ R/ V3 j8 v$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