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79|回复: 0

经方众谈:(30)黄芪建中汤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8-9-10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30.        黄芪建中汤/ c+ D# F1 U# D3 o

) T8 W2 d) t7 V) i- P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胶饴一升 黄芪一两半
8 Q5 E3 Z" M& V4 S- e6 {9 \! H
# R  T9 ~% x4 w【用法】于小建中汤中再加黄芪一两半, 余依上方。气短胸满者加生姜, 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 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2 Q3 m* h( s6 z- {; g8 o% W
9 M7 S6 Y5 e# m# k
【功用】 温中补气, 和里缓急。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 是增强益气建中之力, 阳生阴长, 诸虚不足之证自除。% T2 @$ M& H) I  k: G, N  l% X7 d1 g- A
/ a2 _6 J; h. Q# [) K$ N8 i" t8 Y
【主治】阴阳气血俱虚证。里急腹痛, 喜温喜按, 形体羸瘦, 面色无华, 心悸气短, 自汗盗汗。7 }5 l% l! s3 ?+ f/ H! ~
- {# _* P! l+ V: S6 a/ o: v
【仲景原书条文】
- ?5 |" u$ Y1 o8 Z# [+ M9 N4 G3 G+ H5 e- u! v( M& x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4条:虚劳里急, 诸不足, 黄芪建中汤主之。5 O1 w* @6 V( j& r' R/ i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22条:男子黄, 小便自利, 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 t, d! i6 \6 C8 y! }) h0 D
5 G* ?* a& }. z* ]2 D; L【按】方后加减系后人所为, 不可从, 疗肺虚损不足更不可信。黄芪用量宜酌加。1 H: b6 R# V. O
( E, M% |2 C8 H3 T/ s
本方辨证要点是里急腹痛, 汗出恶风明显者。“男子黄”多指女劳疸病,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4条记载:“黄家, 日晡所发热, 而反不恶寒, 此为女劳得之”。黄疸多伴有小便不利, 今小便自利, 是中气虚, 这种黄疸病宜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 ]. P- Z2 _" a8 v- A4 c# a6 @+ |+ ], q, x9 R: v
黄芪建中汤主治脾胃虚寒证以气虚为主, 方中用黄芪大枣益气补虚, 用桂枝生姜辛散升举, 治疗脘腹疼痛因劳累加重者最为适宜。) q% t& a3 h! l  T1 n2 G
% @& r  r, A! s3 \4 k7 @
里急腹痛, 汗出恶风甚者宜本方主之。8 n. T5 {) [" W( h
, e% [* j. F! i& t) n
按黄芪建中汤一方, 乃桂枝汤加饴糖、黄芪耳。夫桂枝汤乃协和营卫之祖方也, 复得黄芪能固卫外之气。饴糖一味有补中之能。若久病恶风之人, 皆原中气不足, 卫外气疏, 今得桂枝汤调和阴阳, 黄芪、饴糖卫外守中, 而病岂有不愈者乎?& G/ Q. b; t  a- {

. Q% ~3 J* l  t) D3 x% e9 {% @! G1 ^【西医辨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粘膜脱垂, 胃大部切除后倾倒综合征, 胃轻瘫综合征,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慢性肝炎, 乙肝等。1 l/ l& j  T  L

& C( |  A( [0 f/ N$ \: V, L+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黄芪建中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 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 还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等, 都必须符合黄芪建中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 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
! P. v( K1 Z/ {/ c3 j
/ B4 D4 j- D0 l& F临证选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
) T9 S1 J0 d, `
+ u) `% ~9 l" F# h( I1、血液及心血管疾病:室性早搏, 心肌缺血, 心绞痛, 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 p# H3 r" o9 g/ r* m& h2、其他疾病:带下症, 崩漏, 过敏性鼻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以及血卟啉病等。
3 K$ J# M1 Z) z: b0 v1 `6 N8 b. G( l
名家经验谈:
1 f" H2 q/ {$ _  F0 T' z! K1 A; [+ }+ \+ w/ Y. e; c
黄芪故有补气作用, 这一点不可否定, 但这并不是其主要功能;其主要作用应该是通阳气, 跑运输。防已黄芪汤用黄芪, 一是益气固表, 治其自汗;一是助防已白术健脾祛湿通痹。实际上就是载药走表, 玉屏风散亦是此意。
9 A" y9 C6 l) V* {. d3 p. p7 N. Q# \, c& m+ [+ l9 m% u5 m
黄芪和人参的区别就在于一走表一实里。同为补气药, 在固表止汗这方面鲜有人用人参, 都是用黄芪。在治疗疮疡方面所谓的托表排毒, 也是利用黄芪的走表作用, 将清热解毒药运到肌表。乌头汤证是典型的寒湿痹证, 方用麻黄乌头温经止痛, 芍药甘草缓急舒筋, 其配黄芪的目的, 主要是通阳气, 运热药达经络。四神煎(生黄芪半斤, 远志肉、牛膝各三两, 石斛四两, 金银花一两)主治鹤膝风, 黄芪用半斤就是此意。祛风湿药众多要想发挥作用全靠黄芪来运通。这是治疗痹症的一个关键, 诸位不可轻之。8 ?) F7 m+ u: Z2 f& p& }
1 A7 h7 c" I2 N4 E$ l0 d4 [" _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 此血痹乃气血两虚, 复受外邪所致。本方黄芪, 一方面取其主“大风”之功, 配合姜桂驱邪外出, 一方面取其逐“恶血”之功, 协助桂芍温经和血通痹。仲景云;大气一转, 其气乃散“正此之谓也。说白了, 还是用黄芪的通阳气, 运精微的作用。血痹造成的血虚是营气不济, 肌体缺乏营养。其根本原因是经络不通, 临床上半身不遂的人并不缺乏营养, 尤其是现代, 但还是营养不良。道理就在这里。医圣张仲景早已看到这一点, 所以用黄芪治之, 打通经络, 生发阳气, 送补血药与病体。
8 G, c8 L* u0 T
7 B% s! h$ t% L8 I2 N! A4 J后世的王清任心有灵犀一点通, 更是把这一点发挥到极至, 补阳还五汤就是典型。其理论就是:气行则血行, 补血先通气。通气就是通阳气, 就是用黄芪首先打通道路。大量的实践证明这样的理解是正确的。同理当归补血汤亦是此理。血虚用当归, 必用黄芪来运载。通过上面论述, 可见黄芪的主要作用应是通阳运载。至于其它方面的作用, 应该是次要的。
: x: P. [8 d/ B# e" S+ q4 {  J4 Z# ]
1 Y8 P* ^( w/ K5 C3 J名家经验谈: $ ~( B' C( r% c7 e6 N/ o. w' V

! |- y2 m5 c# A) `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对黄芪颇多研究, 他曾指出:“黄芪虽是今日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补药, 正因它应用最广泛, 所以导致有的人在临床上应用得漫无标准, 超出了它的应用范围, 这是不能发挥黄芪本来的长处的。”  |) _7 x# ~' }* r" |8 f4 D

) d* w$ w) }5 d: W黄芪善治慢性衰弱证。张仲景, 在《伤寒论》的113方中, 均不用黄芪, 但在《金匮要略》中凡七见, 岳氏认为, 其中必有奥妙。自后, 经反复研究《伤寒》、《金匮》, 发现“仲景在《伤寒》则绝不用黄芪, 在《金匮》则罕用四逆, 是因为黄芪必须多服久服, 才能见效。可是就仲景的用药趋向上看, 可以肯定说, 黄芪对于急性衰弱病, 绝无救亡于顷刻, 而对衰弱性病则有它一定的疗效。”
- O! f% _/ ?& F$ q. D/ ?' t
# E/ Z. `% G2 x  `( p: X( k6 k, s黄芪主治衰弱性肌表病。岳氏从《金匮》用黄芪的七方中, 除黄芪建中汤治里虚外, 其余六方, 如黄芪桂枝五物汤, 防己黄芪汤, 防己茯苓汤, 乌头汤,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桂枝加黄芪汤, 皆治肌表水湿之证。即使黄芪建中汤, 其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足证黄芪非专治里虚之品, 日人吉益东洞《药征》谓:“黄芪, 主治肌表之水也。”此说未必尽然。岳老的解释为:肌表组织之能力恢复, 则停水自去, 而东洞谓主治肌表之水, 乃倒果为因, 他只看到了仲景用黄芪的诀窍, 未能说明黄芪的真实。0 V0 O; A; w6 }
$ N/ m5 }& I/ m+ o
再如古方善用黄芪治瘫痪, 也是属于主治衰弱性肌表病变。如《神农本草经》黄芪主治大风, 《金匮, 血痹篇》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千金翼方•中风篇》之大八风汤主治手足不遂、身体偏枯, 黄芪酒治八风十二痹等, 皆是黄芪治瘫痪之明证。根据岳氏经验, “黄芪之于神经系统疾患之瘫痪麻木消削肌肉等确有效。且大症必须从数钱至数两, 为一日量, 持久服之, 其效乃显”。% B, e' d6 W8 e: E; ?3 Q+ ~
8 Z) z( w! j0 A3 t
至于黄芪治疗中气下陷, 岳氏颇赞赏东垣之说, 与张锡纯见解亦颇相同。岳氏曾说:“脾胃内伤, 谷气不旺, 中气虚馁, 体力为之不足, 东垣补中益气汤补脾胃的虚馁, 乃方中参术的职事, 黄芪则是负鼓荡谷气以充肌表力量之职责者。”中气下陷的患者, 常有小腹重坠感, 在劳作时更显, 且同时表现呼吸短促, 这时投以补中益气汤或张锡纯之升陷汤, 颇有捷效。
2 [$ |4 E& X6 @1 `' t6 W# A, p" g7 T8 `
陶有强:29
1 U  l% E3 M* \( Q! I  {- [: r; A# E  j+ p# A
黄芪建中汤治太阴虚寒之腹痛和胃痛效果如神,但其治溃疡病能止痛却不能愈合溃疡,原因何在呢?我父认为是瘀血不化,需合失笑散,这就对经方做了个补充。也就是经方与时方的统一,让经方更有生命力。一味洛赛克把中医的脾胃病人都转去西医治疗,中医界用不着痛心疾首,对无胃酸的溃疡病,此洛赛克效果不好,而且很易出血,我们大有用武之地,而且此物对胃炎效果肯定不好。
0 b3 @' \- s$ H4 ^" @3 O1 G+ C0 `
6 K- i8 t6 v4 V, b* v( }  f一个是一个胃脘胀满1年余的患者,心下痞满,舌苔黄腻,上呕中痞下利的症状全有,然而用半夏泻心汤无效,枳术汤无效,参考《名医类案》中用活血化瘀法亦无效,求助于黄老师,黄老师的回答只有五个字,令我大吃一惊:黄芪建中汤。这样厚的舌苔也能用温补的方子?我半信半疑地给患者开了此方,没想到3剂痞满即大有缓解,10剂后痊愈。我再次询问黄老师,黄老师说他的舌质是淡的,这就是一个虚弱体质,是“虚痞”,要用补法,而不要管舌苔,舌质比舌苔重要。9 ^& D: m' _# D3 v8 F& F3 |$ U1 P  b: J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2 08:01 , Processed in 0.22485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