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57|回复: 2

转载:佛教起信与入门(3)

[复制链接]
鲜花(327) 鸡蛋(0)
发表于 2007-3-21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一个四维空间的物体可以包含无限多个我们这个三维空间,并且这些三维空间之间可能有著深刻的相互影响。
/ g" r5 C0 X6 \# b8 T$ ^5 Q. }; j2 O: _8 y) t
3 E- ]* y& b. V- v' J3 |
0 S7 `6 [; j& v- A( f, F& f
物理学界早已有时空多维的假设。《科学》(Science)杂志2002年5月第296卷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时空,卷曲的膜和隐藏的维度》简要介绍了一下物理学界关于多维时空的假设。
5 R+ Z7 U4 j; P2 Q- L( w! V6 j  Y% r: G& t, N+ s
. ]! ]3 @* m- v& v! ?. T' E/ ]
  N6 {4 n& }) J* f& i- ^
‘文章说,在研究宇宙结构的演变时,科学家们发现,人们没有任何理由认为时空必须是四维的,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多维的时空更容易被描述。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应该存在呢?实际上,和很多人的直觉相反,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多维时空的存在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为了保持对时空描述的一致性,它们必须存在。举例来说,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在一起,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当代物理学中最尖端的超弦理论,在这个理论中,构成我们宇宙的最基本的粒子是一些被称之为‘弦’的极微小的亚原子物体。弦论同时告诉人们,我们生活的这个空间实际上应该至少有十个维度,其他六维紧紧地卷缩在一起,由于其极为微小,人们无法用通常的方法探测到它们。’: H" w# ^* Q- {8 o  I) a" \

2 h5 }( j" D* q/ o , [8 W/ y4 I0 e, o( _6 b1 F: n
) A6 z8 t# R8 W+ I
‘文章认为,人们之所以感觉不到多维空间的存在,是因为人们的视场(Field of View )  被限制在一个低维的膜中,而这个低维的膜被镶嵌在更高维的膜中。这些膜之间一次又一次的激烈碰撞产生了一系列的大爆炸,从而演化出多重宇宙结构来。在此之前,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2001年6月第411卷的文章也同样认为,我们这个宇宙只是多维空间的一层,多重的宇宙是以多层膜的形式存在于一个多维的超空间中。这些另外的时空可能只有原子大小,也可能无限大,我们可能探测不到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却对我们这个宇宙的物理现象产生深刻的影响。’
4 `$ [4 ]4 n, w* U' O: X; y  _4 `7 L" {5 p1 T, Q
3 e' i$ Y5 K4 k) |  P

" n- A! C+ N: H: {' c这儿我们看到物理学家们其实比我这个哲学家还要过分,干脆假设个‘十维’之类。只是问题在于我们连四维空间也不可能描述清楚,更高维的说法显然就更缺乏实际意义。佛陀,正遍知,看清了宇宙多层空间的真相,但表述起来也是比喻,比如合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及我们这层空间等在内的多层空间,说成是‘须弥山’,是一座‘山’。1 Z- F4 g$ w0 E$ \: d
* j4 B) c8 ~+ A( @3 Z$ r
! q0 c8 G+ r5 ~+ O2 w1 S& s7 b
9 v3 R- f4 r' ?" P# o2 F
佛教里有‘一芥子藏须弥山’的说法,这‘芥子’,就是一种极小的物质,可以认为是佛教四维空间模型的比喻。
: p$ P) p9 j. V0 o" U- \5 _3 B4 A+ o
; J3 r- M0 c! l' I# c

2 Y, ]1 ~% V  a- v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在一般人看起来是比喻,对于佛陀和他高修行的弟子来说,在深度精神修行中看到我们这层空间和临近的几层天的状况,或许就是佛陀描述的那样。我们要时刻注意到很多经书都是佛陀对他高修行的弟子讲的,而不是对我们这些几千年后的俗人讲的。
, p) }. j% T5 ^- D
* H- Z7 @) Q/ k& y; Z$ _( P9 C ! S# b" Y  w1 L9 X
. E  Y0 m1 i! v$ U# I- a  i
总的来说,识心这‘四维空间’乃至‘多维空间’物质的模型,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描述,或者称比喻。识心的真实属性看上去只有个人通过深度精神修行才有可能认识,并且即使认识了也难以用语言向人描述,正如你永远不可能向人描述出一个四维空间的物体会是什么模样的。
: v8 o; g; H) @+ M+ t$ ]0 N. b
* x2 k9 G9 o" \+ s/ J4 x
1 h2 x# K) E* o7 e2 _# q; z
! i+ _" C* k* U% f6 i& p! ~# O' f大概正是因为它的属性只有通过深度精神修行才能认识,并且在深度精神修行中似乎可以将它 ‘无限’的化用,所以佛教倾向于把它称为‘心’类,也即概念上更接近意识一些。《道德经》中的概念则偏重于物质一些:‘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德经》第25节)$ r* O2 {4 D1 x9 N( E9 w

$ c9 |' M2 c# g& L , c- p* Z/ F' P! {

* A4 J% J" u# W% T, S0 H; v对这个先天地生,为天地母的概念,李老君显然也无法定义,只是勉强的称之为道了。
' t2 u3 P% H0 m6 o- y! K9 `1 X9 I* `, l6 V) Z
* c7 D0 C, X% b. F% u' T! f

/ _) {2 c2 ]5 l" C. P- s* n: B6 l既然这些大智慧神通力的圣贤也无法说清楚,所以我可以很坦白的说,我这儿关于‘识心’属性的讨论是非常勉强的,主要就是引经据典和理论分析。1 p; T4 c* c8 H3 B+ r

1 i, }3 Q$ q0 p3 m5 n$ U4 Y6 E0 j 0 A3 g6 L; y; Y9 J" U' |
: C# k4 I9 |  |: H& G
由于它是所有物质和意识一切的本原,所以我们是不能定义它是属于物质或是意识的。它没有时空概念,没有物质的形体,只能通过深度的精神修行认识,产生意识或者称形成意识,这是接近于意识的属性;同时它又没有人性,没有人的欲望,没有人的美丑、善恶之类概念,所有万物都由它而生,这又是接近于物质的属性。* n% ~  }' B+ `5 E: \
4 f/ |5 Q( t: y4 W5 V8 K
5 c/ t# b% J6 Y7 R2 d7 A

( T% W6 L0 N& ?0 s佛教中虽教人向善,但在修行当中,修行到极高层次以后,要直驱本心时,还是要抛弃善恶等一切概念。《道德经》中也说,‘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恶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刍狗,就是草扎的狗,人们对它是没有喜恶概念的。
* z- I, V8 C( c% T4 d" i
. B8 a+ `7 ]. K
3 U) V7 [* _1 q' v! N
1 x8 l+ M' Z3 l2 Q$ @8 C" x; C从实际情况上看,如果认为识心这个宇宙终极本原是有善恶概念的,那么如果它是善的,那么整个人类世界的一切就都是善的了,如果它是恶的,那么人类世界的一切就都是恶的了,而事实上世界有善有恶,善恶在于人自身的观念,这证伪了识心具有善恶概念的假设。. p- c! c% ~/ `5 B7 b

( m, p* v, h0 M* W! `1 C& }: b ( j% y0 c0 `& l
* Y; ~) h) F/ G/ C# }8 p. W+ T. v
因为识心不具有人性,所以尽管识心的概念是比佛更本原的,但它并不是适合人们崇拜的物件。崇拜它和崇拜一个电子、崇拜真空、或者崇拜你家里的电视机恐怕没什么区别,都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崇拜有人性的物件,才可能得到对人来说有意义的结果。佛教徒要皈依的是三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并不是皈依‘识心’。! G  |3 Z& s. T, o) Q
2 ]$ x* i1 d) _5 |( J8 j
4 H6 ]% S  u1 l) Z3 n* D
4 y4 l* D! q4 _" n3 O
有的佛教徒认为‘佛即是心,心即是佛’,那是没仔细辩析清楚心与佛的概念。佛无始无终、如如不动的属性同与识心;佛全知一切的属性也让人感到他几乎可以等同于一切;佛遍满虚空、威神势力不可思议的属性也接近于识心;但我仍有更充分的理由不把佛等同于识心。
3 d# U* L4 ?) U7 z$ ^7 Z1 W& V& G$ O

; v6 l; h, o- W; U4 @3 S  L3 V" w; ^- L% F; q* b. h
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佛是有很多个的,如‘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等,而识心只是一个,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将识心和佛合而为一。你总不能说阿弥陀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一个佛吧。8 K+ S, i1 E! D5 `3 ]
  f) Y; J6 S, [

+ I) E% e6 \5 b( @9 \4 s6 y" `0 Q- i
' o7 J/ @; E+ E0 p" k其次,在佛经明确的论述中,是把佛归类于十法界的,所谓‘十法界唯一念心’,佛亦是由心生的。
8 E: o; p/ y/ H* ~! G2 }
4 P2 v9 Y/ s9 e+ U. Z8 U- I7 `
+ R: {% L, I* p4 `. E" C+ ^/ \: U% d% Z. D) G+ B9 b
其三,佛是有人性的,而识心是无人性的。9 U0 p" k" m; u* E
6 k* w: @6 v9 |+ w1 H# [8 A' C3 [2 t

- }, W3 q& H$ @- A4 s
8 P) [' x! k; E' p0 z  t- |1 ]所以我这个模型还是认为佛只是彻底觉悟,彻底回归到本原识心的生命。
! _$ q0 z: b8 J4 d  W6 O! H: K/ R/ o: B/ z  _' q, B$ S

8 k9 M. w! f9 [7 ?9 K+ `+ J6 Y: ]! x. j+ r6 o8 `
同时,每个人,首先是每个人的神识,都是识心所产生的,或者说,都是识心的一部分。这就是佛教说‘每个人都具有佛性,都堪成佛’的根源。
0 G! ~' v! a( j' J4 @2 v# D  u0 x7 [
: n. T7 M. I9 F1 v4 k

. k' P# M, y9 J- c% R8 W5 Q; w: f我们是否有必要讨论一下是否越是层次高的人或神,占有识心的比例越大呢?其实由于识心是没有大小概念的,所以每个人在识心中‘占有’的那一块的‘大小’也是没法讨论的。如果一定要作这样的想像,我倾向于认为是完全一样的。层次的高下只意味著迷妄的程度不同,或者其他某些次要属性的不同。也即是说,在这最根本的层次上,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与神是平等的,人与佛也是平等的,或者说,众生是平等的。
1 p2 _  K& Q4 {" P2 g3 k% y
6 B8 T  L8 q. V& v6 V * }7 |# q& o; J* ]* r
1 o" }. [& V7 q
有的人修行深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某种一切都是我识心中的产物的感觉,这时你就要深刻注意到:其他人的识心也是识心,万物不仅仅是在你的识心里,而是在众生的识心里。6 g( e6 v- }+ d
, U% T( ^% @4 J! s

) u9 o& v3 K5 B/ K; o. E5 u( M! W1 x0 J( P! g' d' z; s
我还勉强考虑了一个属性。即在生活中,比较有缘的人或神,在识心中靠得更近。如果这个猜想准确,那么你就一定要善待与你有缘的人,因为你们可能生生世世容易走在一起,善待他人,也即善待你自己。5 b1 e) S4 h3 `( V, F  b$ A! F
$ s5 T+ R5 `! w& G
) u9 z' x+ r: H6 R% E

9 g6 i/ Y$ Q! \/ H; I) I  C生活中的一切事物,是否会相应的影响到识心呢?当然是的。但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无法直接通过观测识心来对此作出判断,并且事实上也没有人这么作出过判断,所以考虑这个问题似乎也没什么意思,我们不如把精力花在层次低些的研究上。1 P/ @) o2 w  @( q

/ c4 c+ @7 O; L. `& N
- y% a3 s- I7 ~( R/ M
8 ~8 x/ T7 j5 w& Y) m识心,或者说由识心所产生的宇宙一切,它的发展变化是否有规律的呢?我们这个模型认为是有的。这也即是佛教中因果律的概念。佛教的因果报应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深层的哲学上讲,就是‘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如果不是相信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人类的一切科学研究就全都可以立刻停止了。5 R# u( B: r% U6 R9 I
) ]8 W& j0 P9 Z+ j$ z; S' c
3 i9 v* u" ]+ N* _! g
, v3 m  M) x8 m+ Z3 ?7 w
由于现在这个基于识心的宇宙模型比起我们目前能观测得到的宇宙来看又大了无数倍,所以整个科学体系也就复杂无数倍了。我相信,即使从现在开始经过50亿年的科学研究,人们对宇宙本质的了解还是及不上佛陀。这是由识心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5 D. \7 {: R. L+ n: {$ O
! M0 D' m; Z& j0 D5 C  t
5 r& `9 ?. z( r& M% z
8 \$ r3 k# W( u6 Y; ?
不过,无论如何,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1 M  k- G3 ~. B* G' C" F9 d

/ C6 D7 d4 z) H) V& F7 O, b * i3 F* [/ r& p/ {- ?

  C+ I1 _8 u0 Q" k2 \" T8 p虽然物质和意识都与识心相互作用,但似乎意识的作用更直接一些,在佛教的理论体系中,有情生命是‘正报’、物是‘依报’,物质不能脱离于众生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 @; k5 O& u0 {$ b' t6 b- Z: G% [0 C: K8 Y0 k

# |2 `& G; W: C) v& n' X& x- {* u. g% J0 h% B/ c$ X: ?" Q
这儿的意识并不仅仅指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意识,而是无始以来就存在于识心中的众生的意识。
5 c5 i; c/ Y4 T7 h$ V! j! y$ ]% m! t& v7 e* Z+ l3 A  _# V+ T
0 x& y8 v3 [7 T4 \0 F
9 V1 L* H: f6 e; u
佛教的宇宙和时空概念极其宏大。那吹动梵天水沫的阿那毗罗大风,那宇宙大爆炸的‘初始推动力’,都源于之前无始以来无量众生的意识,这样的解释,不知是否容易理解?- X/ v- I) m  R$ y- f

" K# Z' I9 z2 {$ k8 w
/ a. g! U( ?# O- v$ H. v
- j. u' i* k3 D3 `3 v: R2 k在关于物质微观粒子运动的研究中,‘观测本身会影响观测结果’这一量子力学的惊人结论一直都是现代物理学家的心病。包括对量子力学作出巨大贡献的爱因斯坦都曾竭力反对这一结论,但这一论断却得到了现在大多数物理学家的承认,而且,量子力学也已在现实生活中深刻运用,比如说,如果没有基于量子力学建造的大量超大型积体电路晶片(比如电脑中央处理器CPU),现在的互联网和资讯革命是不可能的。# }; r+ H/ [, Q. U: q

% N3 l. Y0 q, u. T7 _ , J7 V( ~& e9 M* K% k2 O/ g

; t$ D% n  g5 u* D) I现在,物理学家们可以把物质和意识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彻底抛开这个心病。意识,实际上就是能直接作用于物质的,这在高精神修行的人群中甚至是件常事。比如《圣经》出埃及记中的摩西分开红海,佛陀的弟子迦楼陀尊者则曾多次让河神分开河流过河并且因对她言辞不敬而被她告到佛陀那儿去(这个故事将在本章下面详述)。《圣经》‘马太福音’中耶酥在驱鬼治了一个女人的癫痫病后说‘只要你有信心,叫这山移开也可以’。高修行的人可能以意识直接影响大型物体的运动,那么我们一般人的意识,从它的识心本质上讲和高修行人没什么不同,区别只是迷妄程度而已,它自然也有对著物质的直接影响力,影响一个微小的原子,应该很好理解吧。
. [' B2 y: e5 q: R. H4 n0 ?# |" R

& {2 ^; f8 Z7 }1 V; j
( y" d. A, J8 t2 G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都由大量原子构成,比如一块1公斤的铁就要由大约10亿亿亿(1后面25个0)颗铁原子组成,人们感觉不到自身意识对之的直接影响,而大精神力的人毕竟少,这就是人们形成‘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物质’这个的习惯性概念的原因。但请注意:这仅仅是个‘习惯性概念’,它并不比‘太阳围绕地球转’这个习惯性概念更准确。" w$ `0 r8 z4 I2 D: ~) T. m

/ r% X6 m9 `7 H
7 F& q/ i( H; `  S2 h% S% z  G" E9 i
认为意识与终极本原的相互作用更为直接,加上只有通过深度的精神修炼能够认识这个终极本原,这是佛教偏重于意识的根本原因,也即是佛教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根本原因。但鉴于我们认为识心是没有人性的,所以我们又完全可以认为识心是个物,由此即可认为佛教是唯物主义的。; w$ P- P8 y) h8 U! L9 l" |+ U. A
4 y6 ?$ ^& ]/ }; p! X
. P% w% ~4 Y: D$ _/ ~
5 A3 e& l7 {4 r8 i& B: _
其实,现在因为整个模型建立在物质和意识统一的基础之上,认为识心是所有物质和意识的终极本原,所以唯心和唯物的问题在这个模型中是不成立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如果您认可这个佛教的宇宙模型,那么就只要注意识心的各项属性即可以了,而完全不需要去管这个模型到底是唯心还是唯物的。
* X: C/ O: Z' E# f

0 F/ y, [, t2 s, w0 J( n3 M[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07-3-21 15:42 编辑 ]
鲜花(32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3-21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327)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di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30 04:27 , Processed in 0.128452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