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8月20日讯 刘翔退赛,媒体、公众响起一片“理解刘翔”的声音。理解刘翔是应该的,而且也很容易。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此事为什么来得这么突然?( t' A6 o4 r" k% l- l
0 y3 P5 ~+ ~- o7 |6 b
0 E' {- I$ l I0 ]; L, }8 L
这几年,刘翔被媒体追捧为一个国家的象征,而且是中国最有广告价值的运动员。一个在不断挑战人体极限的运动员,有伤病也是很自然的。但是,公众知道多少呢?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刘翔脚伤的严重程度,肯定不是在比赛前几分钟才发现的。事发后我们才知道,他很早就脚伤缠身,几乎是在冒险玩命训练。他一直在不停地照片子,找各种医生确诊。但是,他从来没有真正恢复。国外任何一个著名运动员,如果在大赛前是这种状态,媒体肯定会进行纵深报道,并对其伤病的影响进行种种分析,各派人士也会有些争议。6 w* y! J0 b. E! }! [! H+ j. J
2 H, A" f1 Q1 K4 d$ T. p& k8 s0 i
: a. [* C( a3 K+ |5 `" W4 M 刘翔已经是公众人物。公众人物当然应该有隐私。比如他的感情生活、家庭关系等等,公众并没有权利知道。但是,他的竞技状态、身体状况等等,则直接涉及比赛这一公共行为,人们应该有基本的信息渠道来了解。 7 D8 W) `6 Y5 }/ |+ W/ m. B, E" z6 F) F$ Z# ]) O
$ v* e" p \* R' Y. q 此一事件,透视出我们体育管理的某些弊端。在这种思维方式中,运动员被与世隔绝起来、全封闭训练,任何细节都被纳入“保密”范畴。领导下达任务指标,下面就要不惜代价地完成,一切不容许有公开讨论,对外的言论口径也绝对一致。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体育界的官员和教练也应该换换脑筋。你容许信息公开、容许不同意见公开讨论,公众就对各种情况都有所准备,到了这样的时刻,一切就不那么突如其来,公众也容易接受不愉快的结果。你如果不把公开性和不同意见看成自己的敌人,危机时刻反而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