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919|回复: 0

[文房四宝] 国画用墨技法—— 常识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5-4-2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5-4-3 01:13 编辑   y9 [: H/ {* u

- J, H# K+ ?; d; w: ~0 S       国画用墨技法——常识8 K( m& Y% x7 R
% c  E7 M" c7 y3 W0 W7 c& G. g& r
       一、用墨:
3 C5 _2 u- U  P% k9 f( v! L1、淡墨:水多墨少,濃墨加水調之。淡墨描远山景
3 D: I. r" r# Q. C- V7 N# {8 c2、濃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K! }) Q3 ~  H
3、焦墨:黑墨乾而近燥者。将墨汁置于砚中,用墨锭反复研之,浓稠后即得焦墨,用于点苔、点睛,调整画面轻重的作用。焦墨写生
5 S/ ~* Y! b% \. K% P9 `1 r4、宿墨:隔夜之墨。即所研之墨在砚内存放数日即可得宿墨,作画易枯润、苍茫。宿墨山水  ! O2 W: Y1 O' w3 @- \8 m1 J& P! a: f
5、潑墨:全用濕墨潑紙畫成,單層墨色變化,蒼茫淋漓,而無筆痕。泼墨山水
7 N# @* F) Z  `$ i( O- Y) ~6、破墨:在畫末乾之際,以濃墨或淡墨補筆;不同墨色互相滲化,形成五彩墨色之韻味。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又说:“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作画用破墨法,目的在于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0 g* @1 r2 p* T- Q# f! y1 ]% W! V4 p
7、積墨:由淡墨開始,層層積疊,但明暗不同層次的墨色,不互相渲染或混雜,而是層次分明。范寬《雪景寒林圖》(積墨法)
) E  v' l/ T1 J. o5 m6 r2 I8、飛墨:在輪廓內部皴後,用濃淡墨烘染絹背。/ {. N9 \+ x' J, Z( J# X
9、搭墨:毛筆調淡墨後,以筆尖復沾濃墨,下筆即有濃淡效8 z+ q+ b# K0 H" L- ?" d
10、退墨:又称陈墨,旧墨即年代久远之墨。/ h- R" T; T( x+ v/ r+ m+ Z4 D
11、埃墨:即锅底灰:用于工笔画渲染,比松烟要好,画蝴蝶和鸟的羽毛,用此墨干擦酷似原物的质感效果。
# T: C$ J  g$ c+ w1 S5 G& Z! n0 W& s& @* N6 @1 E
       二.五色六彩:
: q% s3 Q. u6 |9 A' Q5 ?! G1、五色:乾、黑、濃、淡、濕。0 @/ U7 Z4 ^; f3 m
2、六彩:黑、白、乾、濕、濃、淡。
/ J3 z0 J4 w3 e2 u7 R+ H3、濃、淡、乾、濕、枯、澀。
+ G5 F) a1 a9 \9 q      墨分五色是指用笔方面的墨色变化,五色即:浓、淡、干、湿、燥。; z/ p4 s6 o, H! l+ U" T! q) r6 E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
& A7 [2 v- R5 m, w      “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 n# }4 \9 O* E9 I+ F
       墨是黑的。可有人说:墨分五色。尤其好墨,落纸浓而不滞,淡而不灰,层次分明。甚至有人讲: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这自然指的是画家,在他们眼里,墨不仅斑斓五彩,而且绚丽有情。这当然说的是松烟墨或油烟墨。# a. X4 L, Z! n" x2 f  ?0 q: t3 e
. q+ |( r' Z) j0 ]
       三、各种墨色的特点及用途如下:! W" u+ v3 t4 F5 D
     “干” 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 R$ q9 N& X1 X3 p, ^& ~- ]( G% P
     “湿” 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或雨景中的点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 _* G- J( R. |; I3 ], q4 }     “淡” 墨色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
7 `* r" R$ x3 Q     “浓” 为浓黑色,多用以画近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
. ^6 n1 q/ G& L     “焦” 比浓墨更黑,用于笔蘸上极黑之墨是为焦墨,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
& S# O6 v$ Y! {: |! g         
4 h$ q8 |  u( F$ Q4 R% F! s% E& ^( j      国画历来以墨为主,色为辅,所以中国画之墨就是色,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还有“五墨”和“六墨”之分,“五色”指一笔画出要有从浓至淡的多种变化。$ H+ N4 X1 i0 x, E
        所谓“五墨”和“六墨”则是说整体的墨色变化,五墨法将墨色分为焦、浓、重、淡、清。这是指墨色由深、厚、干的焦墨向淡、薄、湿的几近清水的过渡,形成不同层次的墨色的变化,一般由浓到淡是画面的主调。焦墨较为少用,仅用在提神醒目和调整画面轻重关系的地方。清墨,主要是参加墨韵和层次,使画面既丰富变化又调和统一,而“六墨”将墨色分为墨、白、浓、淡、干、湿。它既讲了墨的黑白浓淡的过渡变化,又讲了运墨时干到湿的水分控制,也就是说墨色的浓淡和干湿相互作用,才出现了干浓墨和干淡墨,湿浓墨到湿墨的多种变化。
, [3 g: N2 r. ]) m        国画产颜料的重要性不及于墨,但对表现层次和画面气氛大有益处。# Y( w0 R/ y# G9 ?, R# D( w

3 P9 W3 ]5 `* P  j8 f2 J" h        四、用墨技法:' |) _$ U) |" m  p* g) Z- ?: g
       1、平涂       就是用一种基本的墨色平均涂在画面上,一般用于某种物象和画面,避免乱、碎。墨色一般较淡。
- U5 D5 j* v7 A9 n5 p$ O2 O5 Y       2、 积墨      它有别于平涂的是平涂是一次性完成,而积墨法是多次累积。方法是先用浓淡不同的墨染或点出画面所需部分,待干后再用浓淡不同的墨进行点染,如此反复多次,积墨次数虽多,墨色不可僵死。要既黑又透,层次丰富:最忌死墨团,同时在积的过程中,要注意笔的交错、重叠的变化以及点染面积的大小变化。0 M5 {0 v  M4 j9 @. I; s% `, C
       3、 破墨       即用一墨破另一墨。它与积墨不同的是,待未干时加,它有浓破淡法和淡破浓法。
3 q5 \# t7 M4 ^9 \       4、 泼墨        用于大写意,其法是用大笔先饱蘸水分,笔尖再蘸浓墨,稍作浓墨调和,然后笔尖再蘸浓墨,焦墨,使笔上墨色从焦墨自然过渡到清墨,然后大笔挥洒,横涂竖抹,尽情尽意,水墨淋漓。这种墨法易出枯湿浓淡皆备之效果,如不足则可再用水墨破之。# o) {2 I8 Z: h3 k2 A# E* N
       5、冲墨       有水冲墨和墨冲水之分。水冲墨是先将物象用重墨画出大意,再用水或淡色墨水淋或倾倒画面上,使原来黑色尽量渗化,待效果理想时即用热风机定型。水冲墨可分为二种,其一是乘湿立即冲之,其二,等墨色稍干而未干全干时冲之,这样原墨部分定型,部分被水冲掉,效果和上法不同,墨冲水是先用在画面上画或淋,再用浓淡墨淋或冲之。这种方法可在宣纸下垫上垫子,一种是不吸水的垫子,让墨和水在纸上流,出现一种动感的墨色效果:另一种是垫上一种吸水的垫子,墨淋或倒上会立即被下面的垫子吸掉,效果与前一种不同。
" `' r; T; e  \0 J5 |# h; c6 }. _1 h      6、吸墨      是用笔在玻璃或不吸水的纸上画物象,然后让其在上面流动出肌理效果,再将宣纸平放其上吸之,再利导因势勾画出画面。还有一种是在宣纸上用水画出物象,然后用笔蘸上浓墨,水分要极少,在纸上平抹,有水画过处干墨就被吸上,并自然渗化,再加工点画即成。
2 Q. {( D! c+ b" _" I- Z6 A       7、让水法      让水法即墨让水。先用水在画面上画出物象,再用墨和色画于其上,有水部分墨就让开,无墨部分墨就自然晕化,如画月亮、先用水画出月亮,再用淡墨大笔铺上云彩(或夜空),月亮就被烘托出来,画水塘也可先用水拖出水之波纹,再以大笔淡墨铺水,水纹处墨让开,水的感觉甚佳。
( N. o) Z/ E, ^* F+ G% \" E       8、 赶墨法      近似冲墨,不同处在于冲墨是无必然,是依形整形,赶墨是将墨赶到自己预定的范围内,有必然性,如画夜景、梅花,要让梅花干枝朦胧,可用墨先画梅花干枝,然后用水笔在线条一边赶墨,让墨线向所需的一边渗化,这时的梅花既保留了原有笔触,又渗晕化朦胧夜景效果。它还有一用处,就是在作画时由于没有注意。墨渗化过渡,超出范围,也可用清水笔将墨赶回,这样较能控制水墨的渗化。0 W& W, M+ C2 J% A/ i
       9、 胶结法       有和胶有骨胶,木胶等,也可用胶水代替。一是将胶溶于墨中,所画出的线条无明显笔触,渗化很快,渗化的边缘清晰,即所谓“结边”,二是,用胶在宣纸上画物象,再用墨覆其上,有胶处墨让开,无胶处正常渗化,形成有胶处露出白线,无胶处墨气淋漓。* l: p4 O# q8 S/ H1 Z
       10、排结法        用大量墨铺开后,未干时即用食盐少许洒在墨上,盐水会将墨渐渐排开形成不规则斑点,其斑点边线清晰自然,然后用热风机吹干定形。9 {0 Y& d8 D9 c5 W3 U& v
       11、 晕结法       所用纸张选用适当浓度的洗衣粉水刷一遍,待干后即可使用。用浓淡墨大笔画出物象,稍后用水点洒于墨上,有墨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由于洗衣粉的作用,斑点会渐渐扩大,然后再用水喷在上面,最好往一个方向将纸竖起斑点会晕化变大,且向同一方向晕化,画面会出现冰凌效果和冰雪效果。- t+ m6 H, Z2 g$ M8 _" k- `
      以上是关于用墨的技巧的概论。
8 _6 [& h% h4 G9 K4 h, N4 a1 p8 }# s- G+ y- Z, m. J
       五、在中国水墨画的墨的使用方法上大致如下:& `7 s6 j2 I3 l8 l" @7 F9 H
       淋法     用细长的硬毫笔,饱蘸墨色,笔身垂直于纸面,先让墨色自然滴落,然后逐渐用力向下滴洒,将笔上墨色洒完,如果不够,可反复多次。
9 |2 ~0 a' Z8 S6 ~       滴法     用大笔饱蘸墨色或青黛色杂墨水用手指将笔上墨色挤滴于纸上,让其自然渗化,小画可直接滴。, [5 K" w9 I) j
       洒法     用笔蘸墨色,不宜过多,甩洒于纸上可用于现风、风雪、风中杨柳等,宜于表现风中动感。
8 r" x; j8 B8 a4 n" c' F$ G       弹法     即用指蘸色墨弹于纸上。
; L3 C. I9 @; l9 V' g       以上四法可综合应用,不必拘泥一法。
* e* L7 P( {9 n- d       渲法       用淡墨将物象的明暗,凹凸进行部分强调,用笔的中锋、侧锋均可,墨不宜太湿,也不可过干。干墨渲称为擦,也可干湿并用,先干后湿或先湿后干,加强物象质感。
( I/ q2 u7 H, _2 F! y' T  J" V       刷法       用大笔横扫,或用排笔、底纹笔也可,此法宜大面积铺色用。3 P. j# N$ E( j7 r; _9 @8 p# I
       捽法、擢法     即下笔的动作的名称,捽用笔直下缓提,似揪住一物而后拉之势;捽点厚实。擢法用笔直下快提下得缓,提得快,好像拔毛较爽劲。
5 @% q" ], |! t6 s4 _       以上介绍的墨法只是梗概,主要是多实践,在完成一副作品时单一法有时是不够的,只有多法混用,才能丰富,出现生机。一般在用笔方法,笔中含水少,易出现干笔飞白,含水量多,墨色滋润清明,行笔快则易出飞白,慢则墨饱满润泽。行笔快而含水少,纸上留墨即枯又少,宜于画透明之物,反之,则可产生飞白,又不失明快滋润,且用笔又显潇洒自然,不粘不滞。在作画时往往不是故意用枯墨慢笔而是先以湿墨,待笔上水份渐渐少时,行笔随少变慢,直到把笔上的墨用完,才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墨的变化就会丰富多彩。对于笔的侧锋易生飞白,在皴擦纹理时常用,中锋墨线园浑,快则有飞白,但相对侧锋,飞白少。& U9 J( d8 D0 s5 O3 D0 y

9 _" ]3 x1 g) D3 A5 y# z        六、用墨要項:% n. D+ h8 c3 w# Z! a# P  A
        輕重疾徐,濃淡乾濕,淺深疏密,流麗活潑。
; L" k0 @6 y5 ?) x  C% m% D, |) c0 ^8 C1 P( b
       七、各类“墨”的制作方法:
: {) y) n, k  b) N6 T5 ]       A、宿墨     宿墨在墨韵的表现上十分的丰富,能写出“活”的味道,并且能生出一种旧气,能达到线条质感强,能有效达到水墨分离的效果。
9 E3 e  c! g4 [5 ?0 z% P+ |  宿墨的制作方法:
$ X9 c, r8 n( K# O. w) O. n3 E8 H  1、宿墨的制作可以用一得阁自己制作,方法是先把一得阁煮(文火)一下,煮至黏糊状,有时候会看到盆底沉胶糊了,不要紧,这是把一得阁中胶的成分给破坏了,这是第一步。然后把墨谅干,干了再泡开,如此反复几次更好用。写的时候先蘸水,后蘸墨,墨和水的层次便会显现出来。用有颗粒的宿墨,写出来的字很有质感。做的时候如果嫌墨少了,千万不能重新加墨汁。
) |2 R& m# L3 F( o2 j+ P  2、宿墨:将一得阁墨汁倒入瓷碗,搁置于窗台,直至阳光晒成干块状(南方的朋友注意气候),然后加水使用。开始时水量可少一些。写完后即又可续水,稍加调试即可使用。这样能达到线条质感强,能有效达到水墨分离的效果。- k  o9 j. s) b
  3、用墨一般研墨,但研墨一般不立即就用,而是将墨盖好后放上一、两天。用的时候,在旁边放一碟清水,将笔吃饱墨后,笔尖轻点一下清水再写。8 W6 \- h' Y- E, L
  4、用冷开水磨墨,放置几天几夜,等自然干后。[书法用的湿法制宿墨]
  N3 y5 ]# L$ I) }- b+ s2 F: k$ [5 |9 Y  5、磨了墨,等墨自然干透(量要少,要不,怎么能很快干呢?),再加水重磨,那种颗粒感就出来了,且不臭。[国画用的湿法制宿墨]- |$ N6 }" ?, P' G
  6、磨出来的墨加写明矾第二天就是宿墨了。
; n  h9 J: N' Z, j  F" y  7、先用热水泡墨条,2、3天后墨条发胖,胶渗出,倒掉水和胶。接着泡几个回合,墨就泡透了。这时容易臭,需要换凉水,在重复前面。这样,大部分胶就出来了,墨也损失的差不多了。 直到水清了,放多长时间都没有异味,这就成了要费很长时间,但保存却很简单,只要有水不干就行了。中间过程中,那些黑水有时也可用,胶重,没有笔痕,有特殊效果。反正墨泡透后,也可以边做变用,一般质次墨无论怎样做都发臭-------现在还是觉得浪费,不如买老墨,直接用,很好用。
3 J4 c6 X* V; b' b  8、拿二块松烟放在锅里一煮,完后找个大口玻璃瓶装好放在冰箱冷藏,用时挖一些出来,用开水一冲好用的很。
! J* m6 k" n9 H! Y. ?  9、把墨块捣碎后煮(是很臭),然后要放在太阳底下晒。" U% V4 s1 z7 F
       B、到農村親、友家取鍋刮鍋埃(傳統農村燒柴,當中以松、杉、檜、柏為主)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 c/ V9 j' y9 l) d1 |  Y# x
       研磨
5 k  f4 ^/ x2 [9 U! |       加膠水(每次份量約兩茶匙)混和, }6 @; T2 J3 d3 a. N4 {! d' f1 Z$ Y
       加入四五匙的溫水,把團狀的鍋底黑和勻溶於水中
) v! A" U  N/ G4 v       大功告成!埃墨盤側可以看到一些小顆粒,看來跟墨汁一样樣黑。
( M' Y) s4 O2 H0 U0 C: E: Z
. {) d& l! k/ v) M0 h8 w5 Z9 o- w      八.用墨的几點心得
3 I. S) U6 b. a8 d8 f0 i1.  惜墨如金-----先以筆尖沾水,再沾少許墨汁,逕畫完.(以畫石為例:勾完與皴完後,墨漸漸乾時,續使擦筆)。9 K1 k+ y) ~4 M+ j; O; ]& U
2.  盡量使用淡墨,一則畫清雅,再則好修改或便於加添內容。+ H8 C( p8 a/ ^* u: t
3.  一筆未用盡,而須用淡色時,可將筆尖沾水,再在吸紙上舔掉水份(防隂),再續畫.。* g; s% y+ D  w- C
4.  若墨分焦(點苔),黑(強調重點處),中黑(強調之主題或少數近石之勾與主皴),淡(大部之石與主皴),極淡(次皴/染石底/染陰暗面/山坡/樹幹),則取”淡”畫一般之主皴與遠山,畫面不會顯得黑,皴法易掌握,且效果極好。2 |- D; z- r- E2 G- d# b
5.  體會如何調”淡”墨水----在器皿中先滴些微清水,再以筆尖沾少許黑墨和入拌勻,依經驗值調出淡墨。

淡墨描远山景

淡墨描远山景

焦墨写生

焦墨写生

宿墨山水

宿墨山水

泼墨山水

泼墨山水

范寬《雪景寒林圖》(積墨法)

范寬《雪景寒林圖》(積墨法)

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

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

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

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

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

鍋底灰黑色下有黑的硬層,有點晶狀的感覺

加鹿膠水(每次份量約兩茶匙)混和

加鹿膠水(每次份量約兩茶匙)混和

加入四五匙的溫水,把團狀的鍋底黑和勻溶於水中

加入四五匙的溫水,把團狀的鍋底黑和勻溶於水中

大功告成!埃墨盤側可以看到一些小顆粒,看來跟墨汁一样樣黑。

大功告成!埃墨盤側可以看到一些小顆粒,看來跟墨汁一样樣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27 01:52 , Processed in 0.090479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