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677) 鸡蛋( 0)
|
毛笔字写得好,一定下足了这些功夫!
' C# A* N6 H. t# x- \" ?
5 w$ W" U! J$ N: i学习关键在于得法
: A3 i: X0 G$ o6 J5 r9 w3 J6 h; K" b* M/ Y' {2 v
有人学习写字,写了几十年还是写不好,根本原因是路子不对,没有找到真正的方法。不会方法的学习,写得时间越长情况越糟糕。不得法的学习,就只能在原地转圈,像遇到了“鬼打墙”,虽然走了不少路,劳神费力,徒费了时光,最后还是走不出来。
7 d$ z- a2 {5 }2 l) Q% E4 @+ }
2 r4 {3 c) P N+ y- {8 \书法关键是学习方法。要学会学习,学会举一反三,用最少的精力获取最多的回报,在有限的生命里获得更多的知识。; V3 _9 \" r) ? ]( U; {
0 K8 i2 ]2 `- Y* X+ d$ y6 y( z& f
清ㄠ敧贞《书学捷要》中云:学书六要,一气质、二天资、三得法、四临摹、五用功、六识鉴,六要俱备,方能成家。故细察六要,吾以为“得法”最重要,气质再好,天资再高,如不“得法”,就会走弯路,再“用功”也无济于事。气质不好,天资不高,只要“得法”,再加上“用功”,也会学好书法。3 B* H6 ~' \! L( U+ a% G
9 M& ]& W% Y, K. x! [
在生活中我们说一个人做事情很得法,就是说他行事进退有余,分寸拿捏得很好,给人一种做事从容老练的感觉,那么在书法学习中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在方寸之间运笔自如、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得法境界呢?) @1 ~2 |5 d" ^
) |, k. ]" z$ W" @& o$ z+ v选一个好老师$ S2 d y" K x0 t% g9 i% I
1 S8 Z1 Q+ D, }5 H# H$ ]; A2 k
特别是刚刚起步学习阶段尤为重要。古之学者必有师,只是许多后人只记住了成名的学生而忘了老师,就象知道王羲之,而不了解卫夫人一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有了老师,可以告诉你什么样是正确的写字方法,包括坐姿、执笔、临帖,继之,可以告诉学生如何结体,如何用笔,如何体会古人的笔法等等。7 a$ X) b5 x! k7 M
# y8 [% X2 K: e. ~% _6 ]
这从中也说明了一个问题,青出于蓝但可胜于蓝。5 J& _4 a9 C7 ~% h1 g" J, `3 X( d
- |6 z4 y9 t4 E; x8 {* Y( x学习别人的经验就是延长生命,缩短到达成功的道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有了老师,学生还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出现的的疑问,通过教学互动,不断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9 n% ~* M! d( ]7 J% C% M" w
: p( O4 L0 X, g
临帖,是向不会说话的老师学习。日久渐积的临摹,所习诸家之形质必了然于心胸,性情奔然于腕下,心手相称,游刃自若。心悟手悟,心到笔到,即所谓得之于心应之与手,要此妙境非下工夫不可。书法作为一种技能,自然是熟能生巧,无非快慢而已。
" \7 M0 Q, H% v7 ]; [# f! ~! ?9 K0 h8 j
择师也好,用功临帖也好,其实是一回事。一个是现在会说话的老师,一个是古代不会说话的老师。有人说,只要得法并下得深功,从任何字体入手都能取得成就,可谓殊途同归。但其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所走路程的远近曲直恐怕就大相径庭了。) y+ _- m q& h; x3 P5 E
, }# t. `& Q' x: m0 D( r( C8 n) ]+ l A
宜从楷入
M" `$ M2 B X1 [" c. I% |8 w1 m5 |. |2 X' y
宋代书法家苏东坡说:“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是楷书如站立,行书如行走,草书如奔跑。楷在这里是楷模、典范的意思。楷书点画分明,搭配匀称,形体方正,应规入矩,宜于初学。
: T: x" R2 N# m
, k( M9 Y% K5 R; m3 Y明朝书法理论家丰坊说:“学书须先楷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对于初学者来说,绕过楷书,直接学行书或草书,就会因为忽视了楷书的基本点画、结构的训练、写出的字容易出现点画不规矩,笔力不刚劲,疏密不匀称,结构不安稳,比例不适当等弊病。9 g5 u6 X$ A6 S. o/ B
' s. A j- n- Y
所以唐孙过庭说:“图真不悟,习草将迷。”明代汪砢玉也说:“近世多尚行草,未始学真而先习草,如人未学立而欲走,盖可笑也。”
# j, ?: Y0 \; m4 V% N$ ]1 w4 H$ A8 [$ d
综上所言,中心意思是:学习楷书是手段,从中学来方法才是目的。
1 e; @# [% P8 V, e6 G& v/ C6 H7 v$ _1 x
初唐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用笔洁净,结构精严,对后世影响很大。欧书《皇甫君碑》最足以代表欧书险劲的风格,而且是已印行的欧体字中最清晰、神气最完足的。《九成宫醴泉铭》用笔朴厚凝重而又挺拔劲健,结体平稳中追求险峻。梁对欧字极为推崇,说:“写透欧书,碑版皆可书矣。”清朝杨守敬说:“欧阳信本之醴泉铭,赵子固推为楷法极则,人无异议。”初学者学此二碑,可避免结构松散的毛病。/ S! o) w' K1 o" e
1 ^9 x& @* W- V# W v% ~晚唐书家柳公权所书《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用笔方圆兼备,点画清劲,有如铮铮铁骨,结体中心紧聚,四外舒展,学之能够得到瘦硬的笔画与严谨的结构。/ @4 l2 A( `, K J( B1 d( j- Q
2 c( b! y, Z) m以上所举各碑,只要教授得法,学者持之以恒,在半年至一年内“入帖”是不成问题的。
( e+ H$ l6 P6 ~+ A
! C+ i0 [' a0 o( c" c- `+ m关于执笔
" e, U, M3 g6 d" r& P5 V+ Z) ^( C1 w: z8 g! d4 C
执笔问题并不怎么玄奥。人们拿东西都是用手指指肚部分,执笔也是用这个部分。执笔时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肚部分捏着笔管,用无名指指甲和肉相接的部分顶住笔管,小指自然地附着在无名指下——这就是最通用的五指执笔法。: g& Q+ }( v3 p Q6 g
; [% q5 N A: d
执笔的要领可以用“指实、掌虚、腕平、掌竖、身正、足安”来概括。指实,是执笔要松紧适当,过紧会僵死,又容易疲劳、抖动,过松写出的点画又可能软弱无力。/ h+ g; F; u# i2 x. I
2 v7 O+ u# g6 R2 `
掌虚,是手指与手掌之间、拇指与食指之间要有空隙,不可大把攥。
7 l3 V# R: k+ Z# R/ ^; b
* ]- M. U3 e' ?2 Z/ {+ m* M1 k腕平,指腕上部两个骨节之间的平面与桌面大致平行,但运笔时却不需总是这样。执笔在于手,运笔在于腕,执笔要实,运腕要活。运笔时手腕的左右两个骨节是在不停地上下转换着运动的,否则写字时就变成了胳膊机械地平行移动了。 [0 l: _0 ]5 y7 L9 D
% ]* o5 V1 I: q
身正,就是写字时要坐端正,胸部自然挺起并与桌面保持一拳之隔。右手书写时左手按在纸面上,以求力的均衡。写字时如果低头曲背,不但字写不好,日久天长,视力和脊柱都会受影响。足安就是写字时两脚微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以保持身体安稳。
( A7 b/ h- q; w! D+ t7 b5 H2 n- ?, g
在执笔问题上,还有一点要说及的,就是我国汉字的构造及写法都是适合右手执笔的。如果用左手执笔,书写时多有不便,如写横时就必须由左至右推着笔运行,这样就显得笨拙。汉字下笔顺序有先左后右的原则,所以提倡初学者用右手执笔。
5 | M& U9 k. i$ b: J. U/ ~
8 T; D% V8 s# j) g9 O T关于运腕: d+ E( x* t- V0 |8 a F
, K5 t3 a9 w3 X+ g
执笔在指间,指连于腕,腕连于肘,要想运笔灵活,必须指。腕、肘互相配合,而关键在于腕的运动。赠送给别人的书法作品,上款有时题“某某正腕”,就包含着请受书者指正腕的运用是否灵活或腕力是否雄强的意思。运腕就是靠手腕的上下提按和前后左右起伏往返而操纵笔锋,写出合乎要求的点画。 A5 d/ W5 n: M! a
, L( N8 q$ K. s) P书写时因手腕与桌面的距离不同而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 m$ `4 q S& A% b
( Q$ f6 @! K( A4 ~" |着腕:即手腕贴在桌面上写字。着腕法因腕与桌面接触,妨碍笔的运动,写小楷时可用,写稍大的字就不适宜了。2 E- S7 ^+ E0 \$ c
8 r8 I" A1 H8 a+ B5 o枕腕:即用左手按纸,右手执笔,以身体为对称轴左右对称。
. q# ~$ N( E' I1 X7 C! Q1 i$ c( a6 {+ F1 A
提腕:即用肘部支撑在桌面上,而把手腕提起来,这是坐着写中字最多见的腕法。
( V- b3 _+ W4 D9 y7 ]# ^* l3 l7 W1 X! r9 a$ }& J6 y& \& }. D; ~* z
悬腕:写字时自腕至肘都不放置在桌面上叫悬腕。写大字必须悬腕,只有悬腕,才能力从肩臂出而达于纸上,而且由于手臂不受桌面的阻障,笔的纵横牵掣、上下提顿随心所欲,所以是最自由灵活的方法。. c9 X( ]" L" s- M1 H/ L x
; U. ]& X' v" `# Y- n, ?2 d$ a关于运笔
8 i& m+ x9 L5 J- ]" x* h2 H7 |. E$ g O% x) Y6 n
学会了执笔,就可以进一步学习运笔。学习写字,首先要学习点画,点画犹如字的建筑材料。建造搂阁亭台,不准备好材料,或是准备的材料不合乎质量要求,那搂阁亭台就不会美观坚固。学书亦然,点画写不好,字也肯定不会美观。学习运笔,就是学习如何通过笔把墨落在纸上,形成合乎要求的点画。
- m4 J! X4 u/ {. R( M9 l
6 c, ^2 \6 Q5 l& b( G1 f纵面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 i0 z" q" X& l. b- H4 V$ {2 E6 }. e# ? x
落笔:笔最初接触纸面叫落笔,也叫起笔。落笔一般较轻,像鸟儿由空中落在枝头上。落笔是运笔的开始。9 n# t# p/ U6 v5 D) p. u, C e
- Z( k0 n' u( A, T6 v* z/ h# ~顿笔:把笔往下按叫顿笔。顿笔不可过重,过重了点画就会太肥。
" U, [% b) `8 _. r: P
/ z7 {$ t1 Q& k$ m" K/ }提笔:把笔往起提叫提笔,一般在顿笔之后都要提笔。提笔如鸟儿将要离地高飞。7 B( Q6 k1 v! p3 Q
" G' [8 D$ r- @横面运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x5 x- j2 E. z( f6 C
& ?6 S3 P% ]6 O行笔:笔锋由一端到另一端叫行笔,行笔也叫走笔、过笔。6 ]9 ^- G7 w( I3 F5 ]
3 b$ s+ K1 F( W& u* _
挫笔:笔顿后微提,并向相反方向施加力,使笔尖垂直纸面。0 Z% b5 L1 q( n# \, Z7 s% Y
- K, x% S7 L* L) Q
折笔:写点画时欲下先上,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断然改变方向,有意显露棱角叫折笔。如写横时先向左上方落笔,然后往右下折,写出方棱来,即为折笔。5 ^! \0 n; b3 r! b7 M
0 f: _5 c4 c6 j( I, ~转笔:笔锋旋转叫转笔,转笔是为了写出不带棱角的点画,如“竖弯”,就要像用圆规画圆一样转动笔锋。 ^8 d L" c: B3 w: p8 N7 _3 ?- |, F
; h2 Y* A e0 `9 h1 }4 T2 @
回笔:笔停后返回来时的方向叫回笔。回笔是为了“护尾以避免“折木”。
7 k$ _4 G3 q0 H4 z
% R$ ?' A, b" |7 Z( ?3 L衄笔:笔下行而逆反叫衄笔,与回锋不同,回笔用转,衄笔用逆。如写左竖钩,竖写至长短合度时,提笔左行再逆反使笔锋朝即将挑出的钩的相反方向——此即为衄笔——最后提笔挑出。+ x7 h: v' r; l9 t; ~: H7 ?+ c
% C& Z9 u( e$ Z8 f: t+ X# {纵笔:笔锋边行边提,去而不返叫纵笔。如写撇时,用笔由重到轻,最后出锋就用纵笔。
z1 {9 W# y1 w% h/ ?$ p% t7 U5 ?' i; `
除了纵面运动和横面运动之外,还有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运笔方法,这种笔法既不提也不顿,即不转也不行,而是笔停在纸上,这就叫驻笔。驻笔是为了取势,即取得点画的某种态势。6 g9 s( R, T% X
5 s% u/ j7 X& s/ m" x, T8 G以上讲的是几种常用的运筹方法,初学者在写字实践中,只要细心揣摩,是会逐渐掌握更多的笔法的。' a( @5 w4 e, c# d0 F
* A. C4 z- W3 T: p" @( S* K6 K
中锋与偏锋1 E3 `; R3 C& u* j
# V8 Z5 k6 b% R; E6 ]2 J历代书法家在讲用笔时都强调中锋行笔,什么叫中锋行笔呢?9 Q3 `- b) S" I; N" Z
! r3 b' M5 P! w毛笔笔头的尖端部分叫笔锋,又叫笔心,四外较短的毛叫副毫。中锋行笔是经典笔法。就是在写字时,笔心必须在点画当中运行。这样顺着使用笔毛,笔毛平铺在纸上,写出的点画看起来浑厚圆润,有立体感。
8 a0 M$ H& R3 E/ m
- p( Y9 M: r# t8 l$ H! P, @偏锋是典型的笔病。偏锋行笔就是在写字时,笔锋不在点画中间运行,而是偏在点画的一侧,写横画时常偏在上边,写竖画时常偏在左边。侧锋行笔,起笔处易见棱角,但点画往往缺乏立体感,而且由于没有顺着笔毛的方向用笔而是横着刷,容易出现笔画一边整齐,另一边不整齐的现象。
3 ~( h+ {; A# n* ]/ p- h& n( |6 E4 v8 w& y5 p
我国历史上擅长楷书的书家众多,他们的书法作品各具风格,初学楷书的同志,应该先学习点、横、竖、撇、捺、钩等基本点画的写法,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碑帖临摹,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写出的点画和结构就能逐渐接近所临的碑帖。
( ~3 h+ L: ^( \. B; ]7 V2 ^1 x" q" ~1 P! @2 ~& G& \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Ak-lqVz-NBhnS9hJLRiC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