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66|回复: 0

经方众谈:(24)桂枝麻黄各半汤

[复制链接]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8-9-10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24.        桂枝麻黄各半汤+ H* C' W3 M# i8 N* o' r8 x
7 F: A! P; @. b: k9 U/ k) M( A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去节)各一两大枣四枚(擘)杏仁二十四枚(汤浸, 去皮尖及两仁者)。
: p$ s/ y1 O  F
* y& u& j* t0 E桂枝5克(去皮) 芍药 生姜(切)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3克 大枣4枚(擘) 杏仁(汤浸, 去皮、尖及两仁者)24枚)9 t: x* N% n2 Y
+ t  q+ m* S+ ^' H1 A
上七味, 以水五升, 先煮麻黄一二沸, 去上沫;内诸药, 煮取一升八合, 去滓, 温服六合。本云:桂枝汤三合, 麻黄汤三合, 并为六合。顿服。将息如上法。
" Q7 }9 h6 H. w  P+ o# x) s8 o$ b随证加减用药:若头痛明显者, 加细辛、白芷, 以散寒止痛;若鼻塞不通者, 加辛夷、苍耳子, 以通窍散寒, 若恶心者, 加陈皮、半夏, 以降逆和胃等。; B+ G0 I7 x2 v" Q. w

) H/ o4 S8 h% I/ m# x, X% ?, d7 e) _- m太阳病, 得之八九日, 如疟状, 发热恶寒, 热多寒少, 其人不呕, 圊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 为欲愈也, 脉微而恶寒者, 此阴阳俱虚, 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 未欲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身必痒, 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 L; B" H8 w" z

! G; o' J8 i7 H- P' X1、皮肤疾病:荨麻疹, 风疹, 皮肤干燥综合征, 老年性瘙痒症, 神经性皮炎, 等。0 Q$ n5 g/ P0 H% M1 @& ^
3 V8 v* U8 r0 B$ P. \0 m
2、其他疾病:过敏性鼻炎, 神经性头痛, 支气管肺炎等。产后感冒, 伤寒表轻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j, Z7 S1 P. @/ L
+ {0 e$ s' Y/ B% ]1 y5 e& d
名家经验谈: - Q) x) u) g  V
+ l6 M, l* t% z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正阳不足, 风寒郁于肌表之身痒有确效。另外, 治疗急性荨麻疹, 辩证风寒的可用桂麻各半汤, 而风热的就用消风散。' F& K: s- [4 j0 _  R

$ c+ y) h5 n" t风寒著者, 原方直入无须更方;湿热化毒者, 酌加双花、连翘、蒲公英、黄柏清热燥湿解毒, 减杏仁、大枣;波及营血者加生地、赤芍、丹皮凉血和营;刺痒甚剧者可增荆芥、防风、浮萍、地肤子、蝉蜕以祛风止痒。: v2 K! {% d7 V% A- L
* j' f7 K2 a2 `/ F# d
病窦综合征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 以心率缓慢为突出表现, 多由心气亏虚, 心阳不振, 鼓动无力, 血流滞缓所致, 久必及肾而见心肾阳虚之证。故用红参、黄芪、附子、干姜、淫羊藿等温阳益气之品;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意在取风药辛温之性, 能畅达阳气, 振奋人体气化功能, 使气血运行, 血脉通畅, 则阴霾得以消散。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 麻黄有温和、缓慢而持久的兴奋心脏的作用, 使心收缩力增强, 心率加快, 心输出量增加;桂枝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 改善冠脉循环。这些为本方治疗病窦综合征提供了一定依据。6 A+ J4 t# s/ |& N. x0 [

: J4 S* U; A4 z0 d. M. c名家经验谈:
/ J; t2 H1 _7 B7 \2 n. M/ Q
: l# o8 ^" y* d1 F2 C2 f3 t/ e2 O笔者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多种皮肤病, 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由于当归、川芎等药能外达肌表养营活血, 正所谓“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故而在本方中加入此二味, 结果表明疗效更加明显。
! O7 T5 Y7 z; C- y$ p- \5 O% ?4 p  {+ u
中医治病的法则, 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 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既不决定于病因, 也不决定于病名, 异病可以同治, 关键在于辨识不同疾病有无共同的病机。病机相同, 才可采用相同的治法。笔者主要选择了慢性荨麻疹、寻常型银屑病、痤疮和脱发等4例患者, 以说明问题。以上4例患者的诊断病名虽不相同, 但它们的病机是一样的, 均是外邪困表, 营卫不和, 气机出入不能, 邪气外出无路, 郁发体表。所以笔者均选用了具有解表祛邪、调和营卫的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疗。
" g7 X& b8 C, k) B! e) \/ z
% e& G) x, h! Y) ~5 P) w, Y% ^名家经验谈:
# \' s3 g0 Y2 g' u5 O6 s, ~, y  t! p/ S9 W4 H+ L& j$ M
运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应为太阳病证。太阳病的病因病机是风寒侵袭太阳经, 表气受邪, 正邪交争, 营卫失调。辨证主要依据是脉证和经络症状:结合《伤寒论》太阳病篇的其它条文可知太阳病的主证是头痛(项强)、恶寒;主脉:脉浮;腑证:小便不利;经络症状:项背强直挛急。在皮肤科运用上, 若见上证可用;如全身症状不明显, 以局部表现为主, 见皮疹红热不明显, 遇寒加重, 得暖则减;皮疹及瘙痒主要见于背部太阳经循行之处者应用之可获良效。
0 y2 r2 l$ _1 W. J9 V1 m/ S) h" M; g/ b
名家经验谈: 8 d( U, ]3 @( ^9 a  X* ~) s/ Q

/ a( j. ]  M' q' A: c从表郁轻证三方的用量计算, 发现桂枝二麻黄一汤的一次服用量比桂枝麻黄各半汤用量要大, 再从原文的证侯与病机分析, 桂枝二麻黄一汤的表郁程度较桂枝麻黄各半汤为重, 两方的关系与主流认识基本相反。两方的病机均是正虚而微邪在表,因此治法上需要小发汗以防过汗伤正, 而桂枝二麻黄一汤的发汗力则比较接近桂枝汤。
; E# ?( J4 \9 a! _8 }4 P/ A7 F9 F, A& b7 p/ j/ F' T; s7 R! m
名家经验谈: ! s! @& K7 \5 [' ?

4 E- I3 h# g" X4 G4 W3 w任何一种疾病的产生都是一个过程的复合, 其疾病的动态演化和有序传变中可以形成不同的症候, 可以由阳转阴, 由阴转阳, 由实转虚, 由虚转实, 或阴阳合并, 虚实夹杂, 而桂麻各半汤所针对的就是这种虚实夹杂, 风寒两伤的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合病, 既不可单用桂枝汤以治太阳中风, 又不可单用麻黄汤以治太阳伤寒, 只能合二方为一方而治之。$ p" v& a. ~0 h$ Z! F. ^6 o
- I& j# O7 K/ m, O) v
其实不论是太阳伤寒也好, 还是太阳中风也罢, 在其各自的传变过程中, 都能形成桂麻各半汤证, 只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 有的人在这个阶段出现的是感冒病症, 而有的人出现的是面热身痒的皮肤疾患, 更有的人出现的是热入膀胱小便不利的内伤之证等等, 但内有火热是共同的特点, 都可用桂麻各半汤加味治之。
( }( W. f4 n" B) w% A
- [8 g4 h! E9 i" }2 Y9 R桂二麻一汤虽然表郁程度较桂麻各半汤重, 但实际上是病情较轻, 即正气较足, 能够抗邪, 因此服药上不用多次频服, 而是“日再服”。之所以这样服药, 一方面是因为病情较轻, 另一方面亦是针对“一日再发”而考虑的.
8 l8 @4 p# f6 v. u
1 a$ g  o% S- V- Y+ s" e% s2 ?) F名家经验谈:
) W) M  P. Q8 X, t1 A
4 G8 Z) [  k2 M1 i文中明确指出, 患者面色有“热色”, 即红色, 泛红, 患者体温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大。同时, 患者皮肤瘙痒, 什么原因呢?“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故痒。9 u& S. q$ H0 z6 `+ G
这句话包含三个症状, 即面色发红、汗不出、瘙痒。  L( x2 w& _6 D' g4 N( [- g; ~

, Q$ `( Q$ }' n! m9 ^“未欲解也”说明表邪尚未得到解除, 宜汗之。
3 @) U- `6 D& J# T- L  B/ x
1 Y2 r" y2 u- D; R  R  Q/ x笔者擅用此方治疗各种面部的过敏, 常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入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等药, 疗效超好。2 c- z2 [3 H0 I

2 C1 z2 B, J- W9 J患者因4天前用同学的化妆品洗脸, 导致面部皮肤过敏, 红肿疼痛, 而且瘙痒, 遂到医院就诊, 医生给予他克莫司软膏、硅油霜、炉甘石洗剂等, 治疗3天无效, 故来求诊。! u: ]! r9 P# x
  J9 Y1 {: a; V$ A5 h1 q
由于食用海鲜而面部过敏等。. Q! s. U# o# y, d8 z& I; F, w

9 y& d8 [# ?7 [$ ]名家经验谈:
1 ?" j. C8 I3 j& g$ M7 T
: ^4 W% _- ~. L% c& b笔者在临床谨守其病久邪微, 汗出不彻, 阳气怫郁的病机, 应用于皮肤病的气阳虚弱, 暑邪郁表的痱疹、毛囊突起的皮肤瘙痒症, 面部出汗不畅, 暑热郁蒸的痱子, 面部、眼睑部局限性皮肤瘙痒症, 全身多处皮肤瘙痒症, 以及荨麻疹等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8 D" c# m- y& q/ M5 Y
9 _. h- E; N" R- r! m1 W+ p" u6 M  X名家经验谈: 7 F7 t7 I3 h& a9 l: I5 J

. m/ v6 _7 ]3 q  j《伤寒论》中有三处提到瘙痒, 机理各不相同。一为“以其不能得小汗”;二为“迟为无阳, 不能作汗”;三为“无汗……以久虚故”, 证机各异, 但“不得汗”却同。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伤寒论》将瘙痒之原因归于无汗。
, D, X$ s2 q+ k
4 K! u8 d8 V3 Q7 ?. M第一处是《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 得之八九日, 如疟状, 发热恶寒, 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 为欲愈也……面色反有热色者, 未欲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身必痒, 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4 |9 ^! Q& G% v7 V, V4 n) v: E  L6 D9 R  s
第二处是“脉浮而迟, 面热赤而战惕者, 六七日当汗出而解, 反发热者差 迟, 迟为无阳, 不能作汗, 其身必痒也。9 C0 T- @* ^( e! P
! G% T' }& z  g& J
第三处是《伤寒论》第196条:“阳明病, 法多汗, 反无汗, 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 此以久虚故也。” 2 p+ K- r* h8 x, g$ v
( D$ u- M! p: x, I
综上所述, 《伤寒论》中论痒三条, 一条讲肌腠不通而不得小汗, 阳气怫郁在表故痒;一条讲阳虚较甚不能作汗, 浮阳外扰肌肤而痒;一条讲久虚酿汗无力或无源, 肌肤不得由汗而通却欲通, 故痒。
( a* w( r0 H8 R! h" j' r# E
; t  ]$ z0 W' |  \+ |) r《内经》有言“知其要者, 一言而终”, 《伤寒论》中论瘙痒, “其要”即为“不得汗”, 治疗目标则为“汗出而解”。
: g. \5 v/ r8 ]7 q2 H1 l6 z: j- b
8 @3 ]" E, c* }7 c2 P5 s4 o名家经验谈:
7 E* F! F* e& c
4 J7 A4 F" |% L1 U" F+ O按语:大凡先发热而后恶寒, 或发热恶寒同时并存, 寒热一天发作两次或数次, 如疟状, 大多属于太阳病变, 多由表证发汗太过, 损伤营卫, 而邪气又得不到彻解所致, 此类病证, 或用桂麻各半, 或用桂二麻一, 效果理想。
7 i! Q! M* G% \! F0 x0 R/ }! w& R) e9 h, t* D
据报道, 本方治疗感受风寒所致荨麻疹, 有寒热表证或日久不愈, 邪微而痒者, 有良效。
0 F+ Y& R9 F, z+ `* s* ?
6 L+ r' p! m& Y" m大便不通而腹无胀满, 且恶风, 脉浮缓之表证末罢, 则不可下, 《伤寒论》第44条指出:“太阳病, 外证未解.不可下也, 下之为逆。” 本案用桂麻各半汤通畅太阳表气, 表气通则里气和;再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使“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气因和”, 大便因之自通。. q3 ~' {3 r# X3 [. g

4 n$ N" ]+ g& z体臭一症, 隋•巢元方《谙病源侯论》云:“体气不和, 使津液杂秽, 故令体臭。”本例发于感冒之后, 当为余邪未尽与湿浊之气相搏, 蕴蒸外溢作臭。所谓“以其不得小汗出, 身必痒。”故采用辛温解表, 小发其汗的桂枝麻黄各半汤, 更加薏苡仁一味以增强其宣化渗湿之功, 故取效甚捷。, U8 E& l' G! D$ `

/ ?, J- [7 x3 |. D& \3 r7 o7 |刘建军:
0 l4 w& ], h9 r
& V! E& R, \$ u, R4 b从合方上看,有两个问题:一是合方中的重复药如何确定剂量,二是合方是原药和还是药汁合。桂枝汤中甘草2两、麻黄汤中甘草1两,合起来是3两,本方取1两。看来合方是两方药物剂量相加。但是好像胡老说过,是取大着为准。这个是一个疑问。古代人煎药不方便,为什么不把药合起来一起煎煮,而是: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这是把药汁合起来的办法。我一直认为,中药在一起煎煮会起很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如同炒菜,各种作料混在一起,先放后放都有讲究。从这一点看,古人对于煎煮中药,很注意方法,这也许是现代中医中药衰落的一个原因。
+ y& C, W, Z" I! a. j, a' C1 A. r& w1 K; \* n9 J
从剂量上看,就是桂枝汤、麻黄汤两个方子的剂量和起来,取三分之一,而且是顿服,看来这个方子不是要服几次,正常的情况下,就服一次。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也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古代的1两,到底是现在的多少克,我本人相信是15克,也亲自验证过,从所谓的有毒药物,诸如附子、麻黄、细辛,到山药、麦冬,效果极好。这个方子,因为取三分之一,所以大枣由12个,变为4个,组方是多么严细。反观现在处方,随意加减,率意为之,只要考察带有大枣的药,就会发现这个问题。
. p+ D4 B) i  v9 C5 h+ ~- X; c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5-6 05:37 , Processed in 0.11076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